海南"软硬兼施"改善创业环境 现创新创业热潮

16.06.2015  15:09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改革措施。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等诸多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新增注册企业实现井喷式增长,社会上涌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热潮。

  改善软环境

  工商部门多措并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创业环境如何,创业者最有发言权。小彭是海南师范大学今年的毕业生,因为在校期间经常和两名同学一起做兼职,从事篮球、羽毛球等方面的体育培训业务,小彭他们发现这块市场有空间。去年11月,3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家公司自己干。“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咨询了家人和朋友,都说办证很难,但实际注册的时候,我们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办成了。”小彭介绍,第一天他们在工商办证大厅,详细咨询了注册登记所需的材料,第二天补齐材料后再去,当天就顺利通过审核,领到了营业执照。据了解,除了简化办证程序,工商部门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也大大缓解了小彭他们创业启动资金方面的压力。如今,小彭他们创办的公司,已经和海口多个体育馆签下了合作协议,生意越做越好。

  小彭的创业经历,是我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降低创业门槛的一个缩影。“从近几年情况看,我省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实现较快增长。”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局长温政介绍,2014年我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79839户,同比增长30.5%,注册资本(金)1759.49亿元,同比增长71.01%;今年1至5月,我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5297户,同比增长16.35%,注册资本(金)926.58亿元,同比增长24.44%。

  温政表示,2013年8月以来,我省稳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一项又一项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为创业者提供了宽松的创业环境,促进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数量持续较快增长。温政举例说,比如在办理营业执照的用时上,最早是规定15个工作日内办结,后来调整为7个工作日办结、5个工作日办结,现在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3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

  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实施“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从180项减少为12项,减幅达93.33%,海南是全国目前开展“先照后证”改革地区中保留前置许可项目最少的省份。

  二、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三权”(债权、物权、知识产权)均可出资 ,此举最大程度为投资主体“松绑”。

  三、实行“三证合一”制度。2014年9月30日,海南工商发出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截至2015年6月12日,全省已有20个市县及省政务中心实行了“三证合一”,共向3182户企业核发了“一照三号”营业执照。“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让投资者只需在工商部门递交材料,就可以在一个窗口领到由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并联审批的“一照三号”营业执照,进一步简化了市场主体的办证时间成本,为创业者提供便利。

  四、实行网上公示年度报告。2014年8月1日,海南省市场主体网上年度报告系统项目率先正式上线。市场主体只需要在住所登录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门户网站,即可在网上完成年度报告的录入及公示,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五、推行“注册官”制度。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全国率先推行“三级注册官”制度,改变了过去“窗口办事人员审查——主管领导核准”的“一审一核”模式,解决了以往层层审批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

  六、取消工商收费。2013年1月起,海南工商免征企业注册登记费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2014年7月,海南个私协会终结了具有31年历史的会员费,这意味着海南工商已取消所有项目收费,每年为全省企业和个体户节省五千多万元。

  七、全面清理代理机构。海南工商清理代理机构281家,规范名称和经营范围的代理机构133家,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进行信用信息公示的116家。彻底消除了多年来代理机构“搭便车”吃“行政饭”的现象。

  八、修订地方性法规。2014年9月26日,新《海南经济特区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由海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11月1日正式实施,以立法的形式给商事制度改革保驾护航,确保改革措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九、今年2月出台了企业法人住所登记管理办法。通过进一步放宽企业法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释放场地资源,进一步降低了创业成本。

  十、及时出台了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十八条措施。2015年5月18日,海南省工商局印发《关于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十八条措施》,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小微企业扩大非货币财产出资方式,允许劳务出资,支持小微企业股权二次出质;实行小微企业简易退出机制等。

  政策硬保障

  6年来我省出台20多项重大人才政策引凤筑巢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除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近年来,我省在人才引进方面也花了大力气。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钟一鸣介绍,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制度建设为人才引进提供根本保障。2009年以来,为鼓励和支持我省用人单位引进、留住和用好人才,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研究制定了20多项重大政策,涉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多个环节。

  一是印发《海南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试行)》,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实际需要,重点引进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工作业绩或重大成果的领军人才,并给予100-200万元创新创业启动经费、50万元安家费及税收减免等6项优惠政策,提供6项重点支持和6项优先服务。同时,成立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跟踪服务小组,协调解决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二是印发《海南省创业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自2012到2020年,由省财政投入2亿元,在项目资金、专利申报、税收优惠等方面对具有较强科技研发转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创业人才进行重点支持。

  三是印发《海南省人才奖励办法》,设立“海南省人才功勋奖”、“海南省优秀科技创业人才奖”、“琼属华侨华人人才突出贡献奖”等8个奖项,最高奖励额度达100万元/人,激励各类人才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贡献才智。

  除了出台优惠政策引“凤凰”入琼,我省还出台了《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柔性引才”是指我省用人单位在不改变省外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吸引省外人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退休返聘、对口支援及其他适宜方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琼海市人民医院借助“柔性引才”的好政策,2008年从陕西省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以革命老区对口支援的方式柔性引进了多名高端医疗人才。几年下来,琼海市医院医疗水平飞速进步,病患转诊率由20%降至7%,医院年收入从2008年以前不足8000万元跃升至3.2亿元。琼海市人民医院院长王小雄接受采访时说:“没有当年与西京医院的人才合作,就没有琼海市医院今天的跨步。

  中改院专家:海南完全有潜力发展成中国“硅谷

  “近几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多方引才,加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海南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海南发展研究所所长夏锋认为,海南的很多资源在全国具有稀缺性,非常适合研发类企业、信息技术类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总部”落户海南,海南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凸显出来。他认为,海南完全有潜力发展成为中国的“硅谷”,人才随企业而流动,目前海南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健康等公共服务配套措施,为人才入岛后的居住生活提供软支撑。夏锋介绍,中改院海南发展研究所针对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海南创业环境,大部分持肯定态度。

  统计数据也见证了海南近几年发展的轨迹。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海南省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500.7亿元,是2009年的2.1倍,年均增长达11.1%。2014年海南省接待过夜游客4060.2万人次,是2009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2014年海南全省旅游总收入485亿元,是2009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

  今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在海南博鳌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综合评估报告”发布会。评估报告认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顺利、收效明显。3月27日,海南省在博鳌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超峰介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五年来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五年,是海南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态势良好,国际旅游岛建设特殊政策,包括离岛免税政策、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开放政策以及即开型彩票等政策执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