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军嫂回忆海南解放岁月感叹: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好

02.10.2019  12:2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国民党败军被驱困海南岛。1949年,儋州市光村镇泊潮新村21岁的周土英嫁给为参加解放战争的红军渡海的周振朝,过门不久丈夫便投军。时隔70年,如今的周土英已91岁,1949年至2019年,旧貌换新颜。可战争年代的纷乱贫困带来的苦辣辛酸,仍深植于她的记忆中,难以抹去。

      丈夫新婚投军

      1949年底,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下,年近21岁的周土英嫁给了泊潮老村年纪相仿的周振朝。然而,新婚不久,两人便因战事两地分隔。

      1950年初,解放海南岛战争打响,刚过完春节,周振朝就赶往临高县参与红军接渡任务。丈夫前脚刚走,就有人问她怎么能让周振朝上战场,那可能是条不归路。每次周土英都回应:“他走之前跟我说,他要去当兵,解放海南岛。我为什么不让他走?他是为了国家才走的,不是为了国家他走干吗?”

      近70年后的今天,回忆当年,周土英说,“他走后,每次有人跟我说共产党那边又有人牺牲了,但不知道是谁,我就担心会不会是他,他是不是回不来了?因为他那时候刚娶我。但看看现在的生活,觉得他就该上战场。”在周土英眼里,今时今日的蓬勃巨变皆得益于当年红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那年,周振朝离开后,周土英就搬回了娘家。继抗战之后,泊潮村最为灰暗的日子也接踵而来。

      灰色的1950

      在周土英的回忆中,自国民党军败困海南岛后,生活在泊潮村的她倍感艰难压抑。解放战争未转战海南前,驻守在儋州光村镇的国民党军每个一段时间就逼着村民“交粮”,如果交不上粮就意味着要遭殃,家里被翻得底朝天,有用的物件都会被抢走,甚至还会被殴打。因此,为保一时安稳,没有余粮或粮食不够的人家就得向亲戚邻里借。周土英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家里交粮后的那段时间,碗里稀饭的米粒总是少得可怜,没法填饱肚子时,她就要挖海螺,想办法借粮食。

      然而,随着国民党军败退海南,时局愈演愈烈,交粮已难保一时安稳。泊潮村民交粮的次数愈加频繁,要求数量更多。靠借粮上缴已难满足国民党的需求,交不起粮食的村民每到收粮的时候就找地方躲起来。渐渐地,为逼迫村民继续交粮,一些国民党士兵开始四处抓人换粮。周土英记得,跟她同村的几名妇女曾被囚禁数日,即便无米下锅,她们的父母、丈夫也要处筹粮“赎”人。

      那时,泊潮村被国民党军人叫做“共产党村”,因为那里出了不少参加抗日和解放战争的共产党员,战事紧张时,当地不少红军战士就在山上,直到深夜才回村吃饭,吃完又要马上上山。国民党军收到消息后,常常带人挨家挨户地搜村。一些居心不良的国民党士兵甚至以搜“共匪”为名,洗劫村民粮食,甚至殴打、烧房子。因为恐惧,村民始终不敢反抗。泊潮村一时间风声鹤唳,以至于有人喊“国民党来了”,村民来不及收拾就到处躲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让周土英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逃难”过程中,一名妇女带着4、5个孩子一起逃,其中两个孩子还站不稳,只能求同行的人帮忙抱着。因为跑得太匆忙,那名妇女没带口粮,只能蹲在村道上陪着孩子一起挨饿,任凭孩子哭闹。

      红军登陆后,以破竹之势迅速解放海南。此间,部分驻守在泊潮村的国民党军,一边惊慌准备逃往台湾,另一边则“绑架”村民。由于需运往台湾的物资过多、消耗时间长,且解放之势紧逼泊潮。为此,不少村民被抓去挑运物资。“国民党把他们抓去当苦工,把物资挑上船,后来不少人被迫载往台湾。那些没被抓走的,都是趁国民党士兵没注意的时候,藏起来没被找到的。”周土英说,十几前年,部分被抓走的村民曾回过泊潮,“被抓走的时候是年轻人,回来的时候有的七、八十了还没娶老婆,有的人娶了村里的姑娘后不得已又回台湾。现在绝大多数都病死在那里了。”在周土英看来,这些病死异乡的人,他们的不幸都是战乱带来的。

      解放了真好

      1951年,周土英的大儿子出生。打这一年开始,她们家勉强能吃上饱饭。解放后,周振朝每个月有7块钱生活补贴,能换50斤大米。周土英的7个儿女加上公婆,一家11口人每个月就指着50斤大米度日,“够我们吃半个月,再加上家里种的稻谷、番薯和我老头出海再赚点,一年到头都不用买米。”周土英说,解放后,大米吃得比番薯多。再后来,随着周振朝的生活补贴涨到14块钱每月,生活便更加宽松。

      在周土英眼里,70年来,泊潮村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她家三代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周土英说,旧社会的女子地位低,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她一生渴望读书识字,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不会认。她的新身份证上“英”被打错成了“荣”,因为不识字一直没发现。解放初期,受条件影响,他们的儿女几乎都没受过教育,几个儿女至今虽靠采海为生,也能温饱度日。让她自豪的的是,她的孙辈出了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她小儿子的四个儿女,三个都上了大学,有的毕业后当了医生,工作稳定。有的在海口做生意,生活富足。这些都得益于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条件不断改善。“每次看到那些小姑娘背着书包去上学,我羡慕得要命。现在的人是多劳多得,都有钱供孩子上学,有能力的女孩子考上大学就能读书,多好啊。”周土英说,对她们的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如果能考大学,那比什么都风光。

      作为在解放初期出生的人,周土英57岁的小儿子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年幼时总穿着五颜六色的“补丁”裤,一条像样的裤子都没有。“现在的裤子几十块钱就能买一件便宜点的,谁还穿那种裤子!”周土英的小儿子说道。再者,就是那时候医疗条件差还没报销。他现在最感激的是国家对医保政策的推行,这为他们的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如今,作为复员军人,父亲周振朝的医疗费用全免,母亲周土英及他们7个兄妹包括儿女都从医保政策中获益颇多。“没有医保,按照我们兄妹的收入很难负担起两个老人的医疗费用,而且我们年纪也都慢慢大了。”

      将近70年过去了。周土英说,在她走过的91年时光里,经历的多是蹉跎岁月,“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