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南解放初期经济和金融:医治“旧伤”恢复生产

04.05.2015  12:12

      原标题:海南解放初期经济和金融:

      医治“旧伤”恢复生产

      1952年,部分垦荒的林一师官兵合影。

      1950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北黎和八所,海南岛全境遂告解放。海南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在登陆部队四十军、四十三军的配合下,开始了建立人民政权、清匪肃特、稳定社会秩序等工作。

      欢喜迎来解放的海南民众和解放大军,面对的却是一个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穷”岛。

      海南岛解放初期,社会发展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和经济形势严峻,一方面要巩固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另一方面则要取缔投机商人,刹住物价上涨风,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统一全国物资调度和统一全国现金管理。

      海南快要解放时,12岁琼海少年李昭深看见国民党的散兵游勇一路往南溃逃,武器丢弃在万泉河里。李昭深那时候和大家一样,都光着脚,没有鞋穿,却不知新的社会和生活已经从这时候开始了。

      两次发电布置接管工作

      新生政权开始正常运转

      其实就在海南解放前夕,渡海野战军的先遣部队登岛后,冯白驹已经依据中共华南分局的指示,于1950年4月13日和19日两次发电海南的各地委专署,布置具体的接管工作。设立两个军政委员会接管海口和榆三(榆林和三亚)两地,军政委员会设党政、财政、文教、军事、交通等五个部门,进行对口接管。由东区、西区两个专署分别接管嘉积、那大两镇,其他新解放区县城由当地人民政府和中共县委接管。

      为使接管工作顺利进行,当时对入城干部还进行了短期培训。大军进城后,正式的接管工作便着手进行了。

      到九月上旬,除南部地区被战争严重破坏的一些部门接收困难和澄迈、临高、儋县原国民党机关人员先期逃散无人交代外,其余已全部交接完毕。

      社会的各种职能部门,也相继恢复,公路局、电力局、邮政局、运输公司、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迅速开业,全岛51所中等以上学校已有50所复课,医院相继开诊,工厂也开始复工。

      在接收过程中,除原国民党党政军机关人员未被留用外,其他部门的职员均被留用。整个社会在新生革命政权的领导下,开始正常运转。

      百业萧条,民不聊生

      当务之急:稳定市场、恢复生产

      “历史上,海南经济十分落后,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国民党溃退前的破坏,到1950年5月解放前夕,已陷于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的境地。1950年海南工农业总产值仅有2亿元左右。”海南文史专家蒙乐生说。

      那时候,农业是自给型的,以粮食生产为主。耕地面积虽号称430万亩,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农田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3%,几乎是靠天吃饭。粮食单产仅有120斤左右,总产量才8.1亿斤。

      工业只有十几家小型企业和一些手工业作坊,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都十分原始落后,生产能力很低,工业总产值不超过2500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

      “生活必需品——米、棉纱等生活用品不仅短缺,而且价格不稳定。”蒙乐生从资料上分析。为此,人民政府在医治旧海南留下的各种创伤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市场和恢复生产。

      《当代中国的海南》记载,在稳定市场方面,1950年5月,中国粮食公司海南分公司平价发售泰国米、平抑市场物价;12月加强对棉花棉纱市场的管理,同时进行调剂市场供应、取缔投机、防止浪费和偷运物资出口等。

      在恢复生产方面,1950年12月,海南各级政府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改造农田,对农民实行“谁种谁收”、“合理负担”等政策。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到1952年,海南“顺利完成了全面恢复经济的任务,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都超过了海南解放前水平”。资料显示,1952年,海南粮食产量达到12亿斤,比历史上最高产年1936年增长了1.89%,比1949年增长47.8%,主要经济作物、热带作物和畜牧产品都比解放初期有较大增长。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1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都大大超过了解放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