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观察| 脱贫要“推力”更要“引力”

02.11.2018  14:02
海南观察| 脱贫要“推力”更要“引力
   扶贫,最怕什么?怕推着不走、拉着不动,也就是惰性思维。不过,近来,形势很喜人。在秋收时节,很多贫困户不再守着收成等市场,而是边卖边收、销路很好。采摘、分拣、装箱、入市……人们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何以如此积极?这与我们颇具引导力的扶贫模式分不开。从“以购代捐”,到爱心专柜、爱心集市,再到爱心扶贫网,一系列扶贫载体为农产品走出去打开了广阔空间。贫困户找到了门路,看到了希望,脱贫致富的干劲自然就上来了。
  简而言之,这是在引着贫困户走。这让人联想到以往的扶贫情景,有些地方、干部或急于求成,或对政策理解有偏差,一味给钱、给物,“撒胡椒面”,结果出现了发放的鸡鸭摆上餐桌的现象,鼓起的钱包很快又瘪回去。不过,换个角度看,保姆式扶贫又确实有必要。一来,贫困家庭情况各不一样,致贫原因不一而足;二来,脱贫“军令状”已经立下,时间紧、任务重,这种情况下,必须深入到每一个贫困户,送物、送技上门,做好全方位保障,推着贫困户向前走。
  只不过,保姆式扶贫“推力”有余、“引力”不足。推着走多显被动,一旦推力不足,就会原地踏步,甚至走“回头路”。俗语说,“吃奶的孩子长不大。”保姆式扶贫,虽然效果明显,立竿见影,可一旦外力干预缺失,贫困户就会陷入被动。所以说,有“推力”是好事,但更为重要的,是增强“引力”,引导贫困户自觉摆脱以往的惰性思维,切实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真正为摆脱贫困、为实现自我而去奋斗、拼搏。所以说,扶贫工作要多在增强“引力”上下功夫。
  然而,“引力”的培育却极为不易,需深入了解贫困户所思所想。举例来说,贫困的一个表现,就是“混日子”,只要有吃、有喝,就万事大吉,过好今天不讲明天。事实上,究其原因,多在于找不到致富的门路,看不到改善的希望。每年春节,村民聚到一块,谈论较多的,是来年怎么挣钱、哪里挣钱。可贫困户没资源、缺路子,也就很难找到稳定的挣钱路径,久而久之,思想倦怠,混起了日子。对此,给钱给物,固然有用,但时间一长情形照旧,这说明“引力”不强,没有抓到根子上。
  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扶贫可以说找对了路子。拿爱心扶贫网来看,它为贫困户打开了农产品的销路,让贫困户尝到了只要付出劳动、就会有收获的甜头,不用太过担心“努力了却卖不出去”的问题。也就是说,消费扶贫的最大意义,在于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找到了门路,也因此形成了脱贫的强大“引力”。“引力”之下,贫困户“不令而行”,内生动力充足。不过,需注意的是,当前,消费扶贫解决的是“”上的销售问题,公益性成分较大。下一步则要通过更好的路径设计,做好“”的引导,推动贫困户进行优质高效生产。
  趋利避害,人之本性。增强引导力,激发内生力,就要把“”讲明白、讲到百姓心坎上。前不久,我省通过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更加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扶贫举措就要瞄准“引力”下功夫,要通过更好的制度设计、路径设计引导贫困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增强内生动力,摒弃散漫慵懒的缺点,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生活努力辛勤劳动。  
海口将每月第二个周六设为扶贫爱心日
海口将每月第二个周六设为扶贫爱心日   海南日报扶贫工作办公室
海南爱心扶贫网销量突破232万元 海口销售额突破30万元
海南爱心扶贫网销量突破232万元 海口销售额突破3扶贫工作办公室
海南爱心扶贫网上线以来销量突破150万元 受益贫困户达1.69万余户
海南爱心扶贫网上线以来销量突破150万元,受益贫困户达1.扶贫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