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腰果品牌如何扶起来

10.06.2014  13:05
   

  ↑海南腰果面临消亡的危险。

  腰果梨渣  生物乙醇、固体发酵底物等  腰果仁  干果、腰果仁巧克力等点心、蜜饯、油炸和盐渍食品    (制图/许丽)

  乐东农民王雄在地上捡腰果,海南腰果大多失管。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况昌勋 摄

  乐东只有零星一些腰果树。

   风光不再

  今│全省腰果不到2000亩

  大多野生或半野生

  技术人员转战非洲

  6月3日,乐东黎族自治县热作办副主任陈求焕,顶着满头的汗水,带着记者,一路询问,在乡间寻找腰果。

  “去年下乡,我还在那块田里看见20多亩的腰果,现在也被砍了。”在尖峰镇尖峰村的一块农田前,陈求焕显得有些失望。几经周折,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我们才在一块山坡上,寻找到几十株“残存”的腰果树。

  “都被砍了,种植其他的作物,这片腰果之所以能留下,是因为在山坡上,不好开发。”给我们带路的乐东尖峰镇尖峰村村民王雄说。

  据村民介绍,这片腰果林,如今已无人管理,树长到4米多高,果熟了也无人采摘。走进林里,一颗颗腰果,熟透了从树上掉落,被鸟儿啄食。

  而在25年前,这里“低头抬头都能见到腰果树”,是我省8大腰果场之一———乐东尖峰镇腰果场,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每到五六月份,上千果农在这儿采摘腰果,甚是壮观。

  “如果不是听年纪大的村民介绍,我们根本不知道这里曾经大面积种植过腰果。”许多年轻的乐东尖峰镇居民,从未见过腰果。

  曾为我省最大的腰果场———乐东腰果场,命运也相似。1990年代,该场2万亩腰果地,被租赁给企业、农户,用于种植香蕉、菠萝、冬季瓜菜等。如今,办公楼还挂着“乐东黎族自治县腰果场”和“中共乐东黎族自治县腰果场党支部委员会”两块牌子,但已人去楼空了。

  人去楼空的还有始建于1958年的乐东腰果综合加工厂。厂长李宏文告诉记者,2009年,已经运转了51年的加工厂,停产改制,加工的设备全被搬走,厂房荒废,长出了杂草。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腰果研究的团队,如今在海南没有用武之地,转到非洲研究、推广技术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质所研究员黄循精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腰果种植面积为2600亩,这些年也是年年减少,现在全省腰果种植面积不到2000亩,大部分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

   昔│种植面积近20万亩

  质价超越南 畅销多国

  至今仍被国外客商“惦记

  曾几何时,腰果曾经在海南辉煌一时,“乐东腰果”无比风光。

  一项荣誉就可以证明。乐东腰果综合加工厂生产的腰果仁、美味腰果仁、腰果梨汁、浓缩汁、凉果、蜜饯、腰果油等7个腰果系列产品曾获得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美味腰果仁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家贸易博览会金奖。

  腰果,进入海南,始于1940年代初。当时,中国从国外引种腰果,由于自然条件、气候环境等原因,最终只在海南和云南的西双版纳引种成功。

  1975年—1978年,海南开始大规模种植腰果。统计年鉴显示,1978年种植面积达19.49万亩,占全国腰果面积的98%,分布在乐东、三亚、陵水、东方、昌江、万宁等地,其中乐东最多。1975年—1995年,海南形成了8大腰果场,乐东6个,陵水和万宁各1个。

  “因为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乐东腰果在品质上比其他地方要高出一筹,到1980年代末,乐东腰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中国腰果之乡’的美誉不胫而走。”乐东热作办主任邢孔辉说。

  不仅是种植,海南腰果加工也曾闻名全国。

  海南腰果研究中心主任王丁说,早在1980年代,海南拥有乐东、海口两家腰果加工厂,其生产的“牡丹牌”、“南端牌”腰果仁,畅销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成为海南出口创汇拳头产品。

  海南建省后,海口腰果加工厂撤销,乐东腰果综合加工厂成为海南唯一的腰果加工厂。

  “一年加工量达到850吨壳果,有300多工人,在北京、广州等地设销售点。”李宏文回忆起过去的辉煌,仍很自豪。他说:“相比越南的腰果,乐东腰果脆而香,没那么硬。

  乐东腰果综合加工厂办公室主任罗勾践,曾是驻北京销售代表。他说,那时乐东腰果名气很大,供不应求,“货一到,马上就被提走了,价格比泰国和越南平均每斤要高出4元。

  “直到现在,还陆续有客户求货,甚至有日本和香港客商指名要乐东腰果,但我们已无货可供。”罗勾践说。

   原因种种

  效益低下

  每亩收益不到香蕉1/3

  农户纷纷改种瓜果菜

  海南腰果的衰败,始于1995年前后。

  “(上世纪)80年代海南腰果开始陆续结果上市,鲜果的收购价在2元/斤-3元/斤,在那年代还是不错的,到九十年代初,涨到3元/斤以上。”乐东黄流镇种植户老张回忆说。

  “不过,到1995年,价格就开始下跌,仅2元/斤-2.5元/斤,但其他物价却在上涨。”老张说,“不赚钱,那时候,由于技术、品种等原因,每亩产量不到60斤壳腰果,如果2.5元/斤,才150元。

  王雄从1990年开始种植了4亩腰果,他告诉记者,效益差,到了2001年,就以200元/亩的租金,出租给了省外老板种植香蕉等热带水果。

  业内人士介绍,1995年开始,海南各腰果场承包给省内外的房地产、贸易、农林等企业,腰果树连年遭砍伐,改种香蕉、芒果、桉树、木麻黄等作物。

  到2002年,海南腰果种植面积锐减至4.7万亩,收获面积4.1万亩,并逐渐趋于失管状态,平均亩产仅50斤。

  2005年,台风“达维”摧毁了海南腰果最后一根“稻草”。当年9月26日,“达维”以12级的风力在万宁登陆,腰果种植区乐东、东方等市县风力达到12级以上,陵水也达到11级以上,大量腰果树折断,造成毁灭性打击。

  数据显示,台风之后,海南腰果种植面积从2.7万亩,锐减到1.3万亩。由于腰果效益低,被风摧毁后,农民没有恢复种植的积极性,纷纷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王雄坦言:“农户不会再种腰果,即使后来价格上涨,但是每亩的产值也不到800元,而香蕉的收益有3000元/亩以上。

   分配不均

  加工很赚钱 种植不赚钱

  未获反哺 农民失去种植积极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南腰果最后的没落,也与腰果产业链上的“贫富不均”有关。

  王丁从1987年就开始研究海南腰果,他说:“加工赚钱,种植不赚钱,加工未能反哺种植,是腰果产业发展不可持续的关键原因之一。

  王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斤壳果加工成1斤果仁,壳果价格在2元/斤-3元/斤,也就是1斤果仁的原料成本在10元—15元,加上加工的费用,也不到20元。而果仁的价格在60元/斤-70元/斤,平均每斤利润在40元以上。

  “而当时,海南腰果产业实行的是种植和加工分开,加工厂虽然利润高,并未分配给上游种植业更多的利润,导致农民失去了积极性,最后加工厂也无原料可加工。”王丁说。

  2009年,全省腰果种植面积仅5600亩,乐东腰果综合加工厂因无腰果可加工,被迫停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1995年海南腰果收购价下跌,也与当年腰果购销市场全面放开有关。在市场竞争下,乐东腰果综合加工厂由于体制不顺、资金缺乏等原因,逐渐失去竞争力,自身的生存变得困难。

  随着越南等国家的腰果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乐东腰果销售开始逐渐滑坡。“我们的种植、加工成本高,售价也比国外高,销量就开始下降,一年不如一年。”李宏文说。

  由于终端市场的下滑,到2004年,海南腰果收购价仅6000元/吨—6400元/吨,低于国际腰果贸易价800美元/吨—900美元/吨,进而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待破瓶颈

  完全“放养”岂能高产

  必须改变种植观念 精心照料

  腰果进入海南之后,就一直没能得到精心“照料”,这是产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海南腰果由外贸系统的土产公司负责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但是,除了每年给腰果场很少的化肥、农药外,无其它直接生产资料的投入。”一位曾在腰果场工作的老职工向记者抱怨,“腰果树长期处于缺肥少水状态,怎么可能高产?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一项调研,佐证了这位老职工的说法。1980年—1990年,海南腰果树实际施氮肥不足0.5千克/株,磷肥、钾肥几乎没有。

  1987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乐东冲坡镇腰果场对10龄连续5年不施肥的腰果树施氮、磷、钾肥(每株施尿素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氯化钾2千克),结果使壳腰果平均产量由每公顷93.0千克增加到826.5千克,产量增加9倍多。

  中国热科院梁李宏等专家调研表示,海南腰果树长期管理粗放,重收轻管,提前10年—15年进入衰退期,1991年后海南腰果全面处于失管、半野生和野生状态,生产期的腰果树提前早衰,低产低效。

  业内人士表示,海南如要重振乐东腰果品牌,要改变农民种植观念,加大种植管理技术培训。

   选种不能不加选择

  腰果新品种亟待推广

  “低产,与种子也有很大关系。”王丁说,海南腰果树是1975年—1978年从坦桑尼亚、斯里兰卡进口加工腰果仁和未经选育的腰果种子直播的实生树,每株的差异性也大,有的产量不错,有的很低,总体上年产壳腰果10公斤以上的高产树比例不足1%。

  从2003年起,省农科院腰果研究中心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合作,共同开展了“巴西腰果优良品种的引种及初级系比试验”项目的研究工作,成功从引种的7个腰果品种筛选出6个适宜本土种植的腰果新品种,果仁大、产量高。

  专家介绍,这些品种均适应乐东腰果植区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未发现有新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上表现为果实较大,单个果实重量是海南现有栽培品种的2倍至3倍,填补了我国没有粗仁级果仁腰果的空白。

  而且,部分品种还具有早花早果的习性,比我省原有的腰果品种实生种苗提早2.5年—3.5年开花结果,这就有助于我省选育出早结果且丰产的腰果新品种,以缩短生长期,降低果农前期投入。

  据介绍,新品种腰果,3龄每亩每年腰果产量70公斤,5龄150公斤,6龄200公斤,7龄250公斤,8龄以后能够达到300公斤。

  但是,因为现在海南的腰果树大多被砍伐,这些选育的新品种“藏在深闺无人知”。

   不能再走“种植加工脱节”老路

  必须破解产业链条贫富不均

  “当然,破除种植与加工的脱节,是重振乐东腰果品牌的先决条件。”王丁说,“300公斤的壳果,至少能加工成60公斤的果仁,按照目前市场价120元/公斤,产值在7200元以上,由于种植成本和加工成本均不高,还是很高效的;如果加工不反哺种植,按目前4元/公斤壳果的收购价,8年后种植产值也才1200元/亩,农民种植积极性肯定不高。

  重振潜力

  消费年增10%

  价格依然坚挺

  品牌影响犹在

  对于重振海南腰果品牌,多数业内人士表示看好。

  专家们表示,海南腰果之所以没落,与过去的技术和管理有关,目前腰果供给量远远小于需求量,分析近十几年的销售情况可以发现,消费量在增加,价格一直坚挺,海南可以开拓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健康生活。腰果仁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糖及维生素,营养丰富,对改善皮肤光泽气色、防治心血管疾病、控制癌症病情均有帮助。

  目前,我国每年消费的腰果仁约为2.5万吨,并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95%以上均是从越南、泰国、印度等国家进口。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按照国内人均年消费50克计算,全国每年腰果仁的需求量近7万吨。

  “乐东腰果的品牌影响力至今仍在,还有不少老客户上门求购。”李宏文说,2012年,一家私人作坊式腰果加工厂在乐东黄流镇开张,在海南乐东、东方、昌江等地,零星收购一些腰果,进行加工,“一般的包装,3斤180元,高档的,2斤195元。

  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孟卫东认为,海南可以借助“中国腰果之乡”的美誉,走高端市场。

   腰果浑身是宝

  腰果壳油需求量大

  果梨可酿酒可制醋

  “腰果的价值不能只是盯着果仁,它的果壳、果梨,价值更大。”长期从事国际农业信息情报收集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质所研究员黄循精说,“过去,我们把果壳、果梨当作副产品丢弃,而一些发达地区加工果壳,把果仁变成了副产品。

  专家介绍,腰果壳含有40%—50%的腰果壳液,而腰果壳液含90%的腰果壳油酸和10%的卡杜酚,是一种干性油,可制成改性环氧树脂、高级油漆、优质刹车皮和海底电缆绝缘材料等。美国卡德莱公司用腰果壳油生产的汽车工业摩擦粉、刹车皮等,畅销全球。

  目前,我国每年消耗20万吨腰果壳油全部依赖进口。

  腰果梨的价值也不可忽视。“腰果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0.2%,是柑桔的5倍—7倍,且香味浓郁。”海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李从发说,“但是由于单宁(多酚)含量高,涩味较重,且纤维多,鲜食,就像吃没有熟的柿子,很多人不习惯。

  乐东腰果综合加工厂曾尝试用腰果梨榨汁,“由于没有除去单宁,口感并不好,市场的接受度不高。”王丁说,海南腰果梨利用率一直不高,大部分被丢弃。“但是,腰果梨的产量很高,平均是壳果的5倍—7倍。如果每亩壳腰果产量为300公斤,那么腰果梨至少有1500公斤,白白浪费实在可惜。”王丁说。

  李从发研究认为,腰果梨可以酿制成腰果梨酒,涩味适中,口感较好,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李从发说:“有一次得了口腔溃疡,喝了100毫升的腰果梨酒,第二天就好了。

  李从发说,1吨腰果梨可以酿制600公斤—650公斤的腰果梨酒。

  也有专家研究表示,腰果梨汁与橙汁、芒果汁、菠萝汁进行混合加工,可以丰富营养成分,并改善腰果梨汁的口感,也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此外,腰果梨还可以制作糖浆、罐头、蜜饯、糖果、酱、醋和泡菜等。

  腰果梨经榨汁后的腰果梨渣用途也广泛。有国外专家研究发现,腰果梨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用来提取其中的不溶性纤维,也可以用来生产生物乙醇等。

   海南腰果

  种植面积

  逐年减少

  (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

  年份   种植面积

  1978   19.5万亩

  1985   16.1万亩

  1995   13.2万亩

  2001   5.6万亩

  2005   2.7万亩

  2010   5400亩

  2011   3555亩

  2012   2625亩

  腰果全身是宝

  腰果梨

  腰果梨汁、腰果梨酒、糖浆、罐头、酱、泡菜等

  腰果壳

  高级油漆、优质刹车皮、海底电缆绝缘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