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老归侨:为不断强大的祖国自豪

02.10.2019  13:41

  (新中国70年)海南老归侨:为不断强大的祖国自豪

  中新社海南万宁10月1日电 题:海南老归侨:为不断强大的祖国自豪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看到祖国不断强大,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1日,海南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72岁印尼归侨黄文能在观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直播后,用曼陀铃弹奏歌曲《我爱你,中国》,妻子、马来西亚归侨李玉明伴舞,共同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

  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原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于1951年,先后安置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13000多人,是中国最大华侨农场之一。

  黄文能自1960年从印尼来到中国,在此扎下了根。他回忆当年来兴隆时,“农场很荒凉,这里都是大面积的森林。当时没有房子住,就住茅草房。遇到粮食紧张,大家就拿起锄头上山开荒,种番薯、木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隆迎来旅游业最兴旺的时候。”当时在兴隆的剧场表演印尼歌舞的黄文能亲眼见证,这里每天都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能容纳300多人的剧场常常爆满。

  看中当地旅游市场,黄文能把自家做的印尼风味美食摆摊销售,后来开设“南洋风味”餐厅。记者1日上午看到,餐厅生意兴旺,30桌的食客中不少是外地游客。

  “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归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黄文能与妻子常常去剧场唱歌跳舞,享受乐活人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兴隆从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变成著名的旅游景区。兴隆的咖啡、东南亚歌舞、温泉等特色旅游产品受到游客青睐。今年上半年,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职工可支配收入9560元(人民币,下同),人均可支配收入8726元。

  老归侨杜添江和老伴梁惠贞在农场开了一家印尼餐厅,成为当地“网红”。这家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印尼餐厅的装修风格十分别致,到处点缀着木雕、油画等精致的手工艺制品,印尼传统音乐声声响起,餐厅里充满了浓郁的东南亚风情。

  杜添江说,建场初期,归侨们走泥巴路,开沟挖渠,修堤筑坝,垦荒造田。能歌善舞的他们喜欢在劳作之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唱印尼歌曲,跳东南亚舞蹈,缓解一天的疲劳。兴隆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归侨们从东南亚国家带回来的千层糕、椰子酥、虾饼等小吃已成为兴隆特产。

  “很多国外的亲人来到这里,说‘这里是农场吗?跟城镇并没有什么区别’。这是广大归侨和当地百姓共同建设的美好家园。”杜添江说。

  老归侨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65年前,新加坡归侨李清泉带着一个皮箱、一个旅行袋来到兴隆华侨农场,之后就再未离开这里。94岁的李清泉老人回首建场之初,“到处是水蛭、山蛭、臭虫和蚊子,疟疾疫情严重。农场连路都没有,走路还得低头”。

  “老一辈归侨很不简单,开荒种橡胶,没日没夜地做工,饿了就吃番薯,困了就往稻草里睡。”李清泉现在住的是农场“侨乐园”职工住房,退休后工资过万元。尽管去年从农场新马泰侨友会会长一职卸任,李清泉还常常走访看望老归侨,关心农场发展,每天看报纸关心海南事、国家事。

  前几天,李清泉收到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现在祖国强大了,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看着纪念章,李清泉热泪盈眶。(完)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