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籍抗战老兵陈成鲁:革命军人证后的锋火岁月

29.09.2014  15:10

      原标题:抗战老兵陈成鲁:革命军人证后的锋火岁月

      陈成鲁在黄埔军校的旧照。陈元才翻拍

      历史总是这样,伟大的、渺小的;崇高的、卑鄙的;辉煌的、平凡的……,都远远地隐匿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期然间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跳跃于泛黄的纸上。军人陈成鲁就是这样,过去十多年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数十年动荡不安的起伏人生,都浓缩在一张革命军人证书和几张老相片上。他曾经作为黄埔学子,抗战时期入伍学生军参战,黄埔军校毕业后加入国民党60军,开赴越南接受日本兵投降,1948年反内战60军起义,陈成鲁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革命战士。

      “父亲这张革命军人证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是全家人的护身符,它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安地渡过了历次运动。”在海南省干部疗养院一职工宿舍,陈承宏小心地捧出了91岁父亲陈成鲁的革命军人证书。

      这是1952年6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出具的证书。在过去62年的岁月里,被陈老家人几经折叠,精心地收藏在一本书里。由于年代久远了,可能也多次取用,证书泛黄破损,四边已经破烂,折叠处更是几近断裂,但字迹尚清晰可辨。

      证书呈正方形,顶端两侧印着八一军旗,中间是八一军徽,下方印有坦克、军舰等。证书正面写着“陈成鲁同志系一九四九年一月参加我军,现在一九七师炮兵团重炮营工作,其家属得按革命家属享受优待。此证。”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薄一波,一九五二年六月。证书背后还注明了陈成鲁当年参军的原因:一九四九年一月在天津解放入伍,所在部队是六十六军炮兵团重团营,职务是文化教员。

      投笔从戎杀日寇

      陈成鲁是大致坡赤土坡村人,生于1923年。1939年,日军占领海南,烧杀抢掠、奸淫妇孺,无恶不作。目睹日军的种种暴行,年仅16岁的陈成鲁对日军恨之入骨。陈成鲁老人告诉记者:“日军虐杀中国人的手段令人发指,村民一听说日本兵要来,都跑到山里躲起来,十室九空。”一说到日本侵略者陈成鲁老人就恨得咬牙切齿。

      陈成鲁的家庭在大致坡村民中是一个很有威信的大家庭,父亲在泰国,二伯父陈秋东学医,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到黄埔军校四分校26中队任医务主任。日军侵琼时期,陈成鲁的大姐夫莫名其妙被日军抓去砍头示众。

      国恨家仇集于一身。“伯父陈秋东和文昌老乡韩汉英认识,韩汉英当时正是黄埔军校一名教官,他们都鼓励我去报考黄埔军校。”陈成鲁提到的韩汉英,是文昌市抱罗镇南墩村人,国民党知名的抗日将领,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时,韩汉英就主动请缨北上抗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汉英又率部赴上海对日作战。同乡楷模激励着正血气方刚的陈成鲁,1942年,恰逢黄埔军校总部命第四分校招考华侨青年总队及华侨入伍生团,韩汉英又任四分校中将主任,陈成鲁和自己的两名堂兄弟积极报考,并成为四分校19期通迅班的一名学员。与他同期考入的还有许乃斌等100多名海南同学,而当期军校侨生总招生员254名,琼籍生员过半。

      “黄埔军校里,海南籍师生非常多。所以,海南虽不是抗日主战区,但海南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因战争原因,被迫迁址于贵州独山县,陈成鲁和同学从湛江坐船去柳州,从柳州徒步到贵州,走了一个多月,最终才到达学校。但四分校尚是一片荒野,没有教学楼和宿舍,连吃饭的粮食都至少需要三天运送。

      “每天以野菜充饥,数月不知肉味,衣服破烂不堪,终年穿草鞋,然而,正因为生活如此艰苦,方能得到磨练,锻炼人知难、知耻、吃苦耐劳的精神。”陈成鲁说,全校师生不假外手,自行设计、自己伐木、自己平整土地,在远离家乡的荒野上建起了学校,开始学习现代军事知识。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