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知识产权建设全省促发展 为琼企跨越发展提供新引擎
中国小康网北京7月7日电 《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靳晶 日前,为充分展示改革开放40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近日,根据中宣部统一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求是《小康》杂志、新华社《瞭望》杂志、中新社、中国知识产权报、人民网、中国工商报等中央媒体记者团,奔赴全国4个地市开展“知识产权竞争未来”主题采访活动。第二站来到海口,走进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并探访了解海南企业如何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实现创新型企业的核心价值。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兴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海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东海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目前已培育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7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和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8家,专利助推企业转型成效明显。目前已成立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南药产业、食品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6家知识产权联盟。
知识产权运营的海南探索
不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和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中,排名前十的省份并没有海南。同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中,海南的“服务和意识对知识产权发展环境的贡献度”也低于60%。
依托海南现有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要想在知识产权运营,乃至知识产权证券化上实现全国典型案例的突破,海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东海也承认,海南本地的确在自身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上存在劣势。包括: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亟待提高,人均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和技术标准不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有待推进,转化率不高,尤其是高附加值专利产业化水平较低,对产业促进作用难以充分显现;支撑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知识产权人才严重不足,熟悉法律、具有科研背景,精通外语和商业竞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偏少,尤其是规模大、实力强的综合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严重匮乏。
自《海南意见》印发后,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已经在组织研究力量。朱东海说,预计9月底前要正式完成海口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其中,将把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带动整个知识产权运用体系的建设,带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利用。
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地标助力农民增收
位于三亚的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海水产)主营海水鱼类原良种保种、育种和新品种的研发、鱼卵和种苗繁育等业务,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费用和知识产权保护费用的投入。
晨海水产董事长蔡春有告诉《小康》记者,通过设置专利部,建立各项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了企业知识产权预警及纠纷应对能力。目前企业专利实施率达到100%,已有9项自主研发的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保护,授权发明专利1项。2017年研发投入费用515.23万元,专利管理投入241.95万元,占研发投入的46.96%。2017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4310万元,专利产品销售收入为10160.01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为71%。
“自2006年成立之初,就主动申请‘卓越’商标,并对‘卓越’商标设计申请著作权保护。2010年还主动对公司原创的《池塘养殖水色图解》《对虾养殖金处方》等作品申请著作权保护。”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业种植的水质、土壤、大气环境的生态修复与改善的生物科技创新型企业。
董事长谢维宣告诉《小康》记者,该公司拥有20多项领先行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30多个拳头产品。自2015年以来被授权10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著作权作品,转让授权2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6项发明专利。2018年还将申报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
而在海南岛屿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总裁郝伟看来,一个企业除了重视品牌战略,还必须创新。“海南岛”这个品牌的打响源于美国FDA的认证,而持续的产品创新,则来自于研发的投入。通过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该公司把海南岛著名的路边摊小吃清补凉做成了罐头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目前该公司拥有20多项专利,下一步还将推广“共享农庄”的品牌战略。
今年初,“桥头地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沙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文克告诉《小康》记者,沙土村种植“桥头地瓜”年产量可达3万吨,年产值约3.3亿元。为防止“桥头地瓜”品牌被滥用,当地正在着手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将对“桥头地瓜”实行“一箱一码”,贴上防伪标签。
“长坡米烂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这是儋州民间人们耳熟能详描述儋州美食的诗句。儋州粽子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端午节儋州有家家户户包粽子祭祖的传统习俗。2017年“儋州粽子”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儋州市具备常年生产能力的粽子生产企业由2009年的31家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02家,研发了玫瑰粽子等19个新品种,畅销全国各地。
儋州广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传明称:“粽子的选料非常有讲究,选取的是本地温泉黑猪肉、跑海鸭蛋蛋黄、本地火山岩优质糯米和儋州农家花猪肉等,并经过严格的配比,口味纯正,味道浓郁,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更符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在采访中《小康》记者了解到,2016年端午节至2017年端午节期间,儋州粽子产销3036万个,销售额达3.6亿元,实现了一年产销粽子3000万个的目标。田传明称:“2018年端午节前后,部分包粽工人月入万元,算是实现‘一人包粽,全家脱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