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湿地总面积达到181.77万亩

01.06.2022  08:36

高空俯瞰儋州湾湿地。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栖息在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黑脸琵鹭。 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白鹭栖息觅食。本报记者 张茂 摄

  ■ 本报记者 孙慧

  凌晨时分,儋州市新英湾内,滩涂地里不时传来招潮蟹打洞的“噗噗”声,一阵海风拂过,栖息在红树林里的白鹭、黑嘴鸥、黑脸琵鹭从林中跃起。

  夕阳西下,海口市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白鹭飞翔,鱼翔浅底,水草摇曳,小朋友们在亲水体验区玩得不亦乐乎。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作为我国拥有最多样化最丰富湿地类型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海南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力度,出台相关法规制度推动湿地保护工作进入常态化,全省湿地总面积达到181.77万亩。

  退塘还湿

  全省湿地保护面积逐渐增加

  在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茂密的红树林湿地犹如“绿毯”沿着海岸线绵延不断,抵御海浪、台风的冲击,为水鸟、招潮蟹等生物提供了栖息生境。

  湿地与水,同命运,互相依。居住在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儋州峨蔓镇东场村村民钟其行深有体会,“以前不少村民在海岸边砍伐红树,挖塘养鱼,养殖污水污染了土地,红树枯萎了,鸟儿、鱼儿也逐渐减少了。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省沿海区域掀起一股养殖热潮,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以及无序排放养殖污水,导致沿海区域水体丰富营养化,红树林等植被退化,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近年来,海南对全省湿地情况开展摸底调查,把湿地保护面积纳入生态红线区域内,制定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严控污染源、退塘还湿(林)等举措,对市县重点湿地开展生态修复。

  2016年,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儋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当地退塘还林、红树林生态修复等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开展调查和监测,持续做好宣教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红树林面积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在加快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力度下,我省以红树林湿地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在逐年增加。据省林业局统计,2016年至2021年,全省共退塘还湿2777公顷,其中新造红树林面积约1400公顷,成为建省以来海南岛红树林面积增长最快的6年。2021年,海南岛湿地资源现状试点调查项目成果显示,近10年来,海南岛的人工湿地面积明显增加,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三大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广泛。

  法治护航

  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

  “这一片滩涂地,之前被附近村民过度开发养殖,现在已经全部依法收回,要种上红树。”5月26日,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学站的观测塔上,该工作站护林员陈娴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以建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作为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抓手,我省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目前已建立9个湿地类型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个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将全省具有重要价值及地位的湿地都纳入了保护范围内。

  近年来,海口、三亚等地通过建立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实施规划管控、分级管理,抢救修复了美舍河、三亚河、五源河等一批湿地。

  我省健全湿地资源保护的法规,依法严格保护。早在1998年,我省就颁布实施《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明令禁止砍伐红树林及其他破坏行为。2006年,我省又将红树林有关物种纳入了《海南省省级保护动植物名录》。近两年来,我省还印发了《海南省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理顺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保护修复力度,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2018年7月,《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不仅划定了湿地等级、保护范围,更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法律责任,包括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各级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范围内,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对破坏湿地的有关行为最高罚款50万元。

  “湿地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离不开坚实的法规制度保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通过立法保护湿地,避免其遭到过多人为干扰破坏,并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释放红利

  “湿”意生活惠民利民

  “一!二!三!开跑!” 5月25日,在海口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内,一场慢跑活动正在举行。五月的潭丰洋湿地公园,草木葱茏,稻田金黄,碧波荡漾,犹如一幅美丽诗意的乡村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省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促进了生态观光、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不断释放湿地生态红利。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冯塘村曾是海口最偏远、经济较落后的村。近年来,该村庄引入社会投资建设“冯塘绿园”共享农庄,建设一个集湿地、生态农业、民俗文化等多元素融合的乡村生态旅游区。冯塘村的村民通过旅游服务、旅游区务工和土地租金分红等渠道,每户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

  位于城市地区的湿地公园成了附近居民的日常休闲之所。在海口美舍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附近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湿地科普馆、做植物图鉴;在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浓荫遮天蔽日,水草密织湖底,是当地市民散步、运动、聚会的好去处。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城市湿地公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系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场所,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共享湿地生态红利,共护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营造全民参与湿地保护氛围,我省林业部门在“世界湿地保护日”“爱鸟周”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湿地、关注湿地。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将正式施行,近期我省林业部门将举办相关培训班,加强普法宣传,扩大法律影响力。(本报海口5月31日讯)

原标题:近年来海南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全省湿地总面积达到181.77万亩—— “湿”意润琼州

编辑:李奥迪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今起施行
  本报海口5月31日讯 (记者袁宇)6月1日,中新网海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