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新词,你一定要知道!

23.01.2022  14:06

  今天(1月23日)出版的海南日报

  继续推出《两会·新词评谈》栏目

  以整版内容

  聚焦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

  以下是版面图和报道全文↓

  2022年1月23日海南日报A05版版面图↑

  新词

  两链一生态

  激发集群发展的链式效应

  “今年的省两会,有许多关于‘链’的热点。”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确实,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可看到火箭链、数据链、全链条等表述,其中,“两链一生态”,即创新链、产业链、产业生态,尤为引人关注,让人耳目一新。

  链者,环环相扣也,侧重的是整体,具有连贯性、稳定性。其相对的是“点”,“点”多具孤立性,谋发展倘若单兵突进,只专注于“点”上突破,往往顾此失彼、难成气候。无论是创新链,还是产业链,抑或产业生态,都体现了系统性、全局观,谋求的不只是单项突破,而是以点带面、立体推进,换言之,这谋的是“势”,是产业繁荣茂盛的大气候,是支撑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充沛动能。

  就实际效果看,在创新方面,过去一年,海南既有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的顶层设计,也设立了“陆海空”三大产业科创平台;既有崖州湾科技城的创新支撑,也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纷纷入驻……创新链可谓是“点”上开花、“面”上推进,展现出蓬勃生机。在产业发展方面,油气产业加快向新材料等下游延伸;数字经济呈现多维扩张之势;风电装备、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可以看出,在补链、延链中,重点产业逐渐往下游走、往高端走,呈现出关联集聚态势。再加上园区产业生态的强劲支撑,海南产业发展势头正旺。

  由实践可见,“两链一生态”这一系统组合,确实推动了海南的结构调整,为产业发展积蓄了动能。

  而在下一步工作谋划中,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很注重优化“两链一生态”。比如,在“南繁硅谷”建设上,强调集种源、种业和市场三大核心功能于一体;在航天领域,则推进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建设;在主导产业发展上,注重联动整合,打造数字产业链、海洋产业链等;在园区建设上,优化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提升产业根植性……透过部署可见,创新集群化、产业集群化倾向非常明显,且非常注重园区产业生态的培育,注重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努力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的价值,以产业链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这样的产业培育方式,令人期许。

  毕竟,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更具吸引力、竞争力。不管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培育,链条的完整与壮大,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拓展附加值,还可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整体关系,增强协同性、凝聚力,提升抗风险的能力。当然,“两链一生态”是对谋发展能力的更高要求,需要管理者当好“服务员”和“组织者”,立足整体、着眼大局,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抓住核心优势,对创新、产业“一盘棋”谋划、“全链条”推进,在主动“扩链、强链”中,努力做出新形象,形成影响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紧抓“两链一生态”,贯通上下游、连接内与外,串珠成链、以链带面,定能打通科技创新及产业培育的堵点,推动创新与产业比翼双飞,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词

  开门红、开门稳

  稳中求进开好局

  “确保首季‘开门红、开门稳’,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十分提气,也道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就是要做到以稳求进、以进固稳。2021年,海南发展的成果喜人。2022年,海南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同时也面临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开好局、起好步并不容易,但越难越要爬坡过坎,越要确保“开门红”“开门稳”,以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开门稳”则踏步实,“开门红”则信心足。“开门稳”与“开门红”相辅相成。“稳”是定盘星、压舱石,体现的是战略定力。牢牢把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扭住“最关键变量”、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都是确保“开门稳”的内在要求。“红”强调的是工作成效、努力结果,体现的是进取精神。保持第一季度不掉速,为顺利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牢基础,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多动能,都是“开门红”的应有效果。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确保“开门红”“开门稳”,关键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抓实重点工作、抓好重点环节。具体到经济工作上,一方面,坚持“项目为王”,聚焦“3+1”主导产业及重点工程,切实抓好投资。另一方面,围绕落实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各项任务、办好第二届消博会、开展“放心消费在海南”活动等,切实抓好消费。同时,通过用好用活各项利好政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造丰富多样的载体,切实抓好要素保障。

  新词

  科技创新“先手棋”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科技创新的角色越来越关键,担当的分量越来越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等,同样是今年省两会热议的高频词。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从去年初提出“打好翻身仗”,到今年要求“下好先手棋”,海南对科技创新可谓高度重视,发展步伐坚定。

  在去年底召开的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了引人深思的“新三问”——“我们已经有什么”“我们还缺什么”“我们应该抓什么”。弄清这三个问题,可明晰当前处境,更有针对性地推进科技创新。就成绩看,海南科技创新实现了“三有”,即有顶层设计、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成绩。新设立“陆海空”三大产业科创平台12家、崖州湾科技城集聚效应渐显、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这一系列突破坚定了我们奋进的信心。

  科技创新是一场长跑,目前虽然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依然存在缺创新主体、缺创新投入、缺创新转化成果、缺创新制度供给、缺创新人才等“五缺”短板。为此,我们需保持清醒,拿出久久为功的定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科技创新存在的短板作了进一步部署,比如,打造集种源、种业和市场三大核心功能为一体的“南繁硅谷”;航天领域要沿着火箭链、卫星链和数据链,导入更多项目和核心团队……指向明确、思路清晰,提供了“怎么做”的具体抓手。

  当前,海南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的赋能、创新的驱动。横下一条心、啃下“硬骨头”,按照部署要求,以更强的紧迫感、更强的行动力,奋力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我们定能打赢“翻身仗”,为海南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新词

  蓝

  争做蓝碳工作优等生

  海南因海而名、依海而生,也要因海而兴、依海而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立足海洋大省优势,高水平建立和运作省蓝碳研究中心,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这体现出海南瞄准蓝碳促“双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进取意识。

  蓝碳即蓝色碳汇,指的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天然碳汇,蓝碳在碳捕获与封存方面相较于绿色碳汇有明显的优势,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是草原的290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做好蓝碳工作,海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使命必达的责任。海南海域辽阔,海洋生态系统种类全、物种多样性高、储碳能力强、增汇潜力大。用好自身优势,积极推动蓝碳事业创新发展,迅速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海南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推进蓝碳生态系统情况调查、红树林和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渔业碳汇扩增探索等工作。2021年7月印发的《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海南将通过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开展蓝碳交易方法学及机制研究、构建面向东南亚的蓝色碳汇交易平台等工作,进一步提升蓝碳能力。我省蓝碳事业已经迈开步子。

  “双碳”大背景下,蓝碳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蓝色碳汇对于国家和海南的重要意义,紧盯“双碳”目标,充分利用好我省海洋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蓝碳研究中心组织架构,紧抓引进领军人才这一核心工作,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全力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国际化研究平台,积极稳妥推进蓝碳研究工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海南力量。

  新词

  “尖峰岭”行动、精英行动、雏鹰行动、“小升规”企业成长行动

  实施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岭”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雏鹰行动”、“小升规”企业成长行动

  四大行动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

  “尖峰岭”行动、“精英行动”、“雏鹰行动”、“小升规”企业成长行动……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在海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优化营商环境,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

  今年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提升行动。实施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岭”行动,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至2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6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其中,培育种子、瞪羚企业100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雏鹰行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家。实施“小升规”企业成长行动,培育增长800家规模以上企业。

  四大行动,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开展高质量培育,这立刻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点赞。

  “开展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提升行动,充分体现了海南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仁君说,“尖峰岭”“精英”“雏鹰”“小升规”四大行动,针对不同市场主体,给出了不同的培育方案,积极打造“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加快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益智从四大行动中收获了投资发展信心。“海南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通过培育后,企业发展有望上新台阶。”

  为什么要实施“四大行动”?这些行动能给市场主体带来什么?

  “实施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岭’行动,体现了我省对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的高度重视。”海南证监局局长李钢表示,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岭”行动计划明确了上市公司培育工作目标、推进步骤和责任分工,为我省上市公司培育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明确市场预期,推动更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海南共有34家上市公司。下一步,我省相关部门将把握注册制改革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多措并举推进计划落实,推动增加省内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是抓住北交所设立机遇,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北交所发展壮大。二是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三是支持引进符合自贸港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落户海南。

  就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但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以领军科技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态势,需要推动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小升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培育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精英梯队”,即按照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层次及培育发展目标,从创新能力、研发水平、发展状况等方面分层次择优培育一批标杆企业。

  “精英梯队”包括拥有独创技术、具有较强创新发展潜能、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种子企业”,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与引领作用大、产业带动强、研发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

  “根据‘精英行动’实施方案,省科技厅将从加强对接服务、营造良好培育政策环境等五个方面对入库企业给予支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对接服务上,对入库企业优先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对“瞪羚企业”“种子企业”加强联系服务;在培育支持上,对入库企业给予研发投入奖励;在科技创新上,优先支持入库企业设立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优先支持入库企业申报国家财政科技计划,优先承担省级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等;在金融支撑上,支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在人才支撑上,优先支持入库企业人才承担省级相关科技计划,在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此外,按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雏鹰行动”方案》《促进企业“小升规”成长行动方案》,我省将从多方面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

  “随着四大行动的实施,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扎根海南。”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扬说,“希望海南切实落实各项措施,特别是从人才引进、金融支持、项目落地保障等方面不断优化环境,更好助力企业发展。”

  新词

  六水共治

  建立体制机制、编制攻坚方案、下达年度任务、发动全民参与……

  举全省之力打一场“六水共治”攻坚战

  省两会期间,“举全省之力打一场‘六水共治’攻坚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我省为何这么重视“六水共治”?2022年我省治水工作思路是什么?如何打好“六水共治”的首场战役?对此,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列席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省水务厅厅长王强和省政协委员吕烈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启动第五项标志性工程,举全省之力打一场‘六水共治’攻坚战这项重要的任务,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我省的治水工作全面进入了新频道、新阶段、新篇章。”王强表示,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是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践行“国之大者”的具体举措,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内容。“治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乎人水和谐。抓治水就是抓生态、抓发展、抓民生。”

  2022年是我省治水攻坚工作的首战之年,治水工作思路是什么?对此,王强介绍,围绕“两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三年剿灭劣Ⅴ类水体,五年省控国控断面全部达标”的5年工作目标,2022年我省“六水共治”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建立、攻坚方案编制、年度任务下达、全民参与发动等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1月4日全省动员部署会召开以后,海南省水务厅马上开展治水办筹建工作,并加快专班组建速度。二是确定目标任务。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全省“六水共治”5年实施方案。三是理出年度清单。抓住一批群众最急切、社会最关注、矛盾最突出的任务,集中落实一批立时见效的项目,启动一批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以流域为单元推动一批河流综合治理,启动县域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力争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67%以上。王强表示,污水处理工作是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的一项任务。按照5年“三部曲”的路径,今年海南将农村城镇污水处理作为治水攻坚第一个“碉堡”,奋力打好“六水共治”开局首战。

  对于如何做好农村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吕烈廉也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首先,要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在农村推行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鼓励和引导第三方处理企业将养殖场禽畜粪便污物进行专业化集中处理。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推进水产生态养殖,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其次,要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改水改厕工程应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截污纳管力度。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调动农民参与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