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受瞩目 群众打官司不再难

02.09.2015  23:20

   海口网9月2日消息 (记者 曾丽园)海南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自2015年1月全面启动后逐渐驶入快车道,立案更容易了、办案时间缩短了,矛盾纠纷能有效解决……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从具体的案件中感受到的变化。目前,海南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正在持续推进,备受瞩目。

   群众打官司不再难 期待司改深化

  海口网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多市民对“司法体制改革”仍感陌生,但问及案件当事人,他们都表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变化。

  5月4日,是海南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第一个工作日,当事人王先生拿着一堆材料到美兰法院窗口立案,不到10分钟,法官就为符合立案条件的王先生当场办理了立案手续、受理通知书、诚信诉讼承诺书等相关材料。王先生说:“都说打官司难,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立案。

  据统计,立案登记制实行第一天,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场登记立案196件。“立案难”从此成为过去式。

  耗时长,是老百姓害怕打官司的一个重要原因。市民吴先生说:“案子进入司法程序后,就开始各种‘等’——等通知、等开庭、等判决,让人很是心急。”司改后,案件审理环节大大减少,案子判得快了,也更有利于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办案终身负责制 法官责任更大了

  “谁审理谁裁判,谁裁判谁负责”,司法责任制无疑是司改中一项重要举措。法官们普遍觉得,法官群体的职业尊荣感提高了、办案责任心增强了。海口中院民一庭庭长李家林说:“之前有的法官想着有庭长、副院长等领导把关、签字,就弄个初稿给你,判决书的标点符号错误我们都给他们纠正过来。但现在不行了,合议庭自己签署判决书,就一定要更加仔细和慎重。

  法官们都表示,现在特别怕有任何错漏,裁判书都要看6、7遍才放心。三亚的一名年轻法官小王说,自己还想出用电脑语音软件朗读审判书的方法,帮助纠错。

  海南法院推行人员分类管理后,进入员额的法官都要在审判一线,院长、庭长都要亲自办案。海口美兰法院民一庭庭长吴小亮坦言,虽然不审签法律文书了,但肩上的担子却没有卸下,“如何抓案件质量评查、抓监督管理、帮助法官提高业务能力,需要思考和探索。

   类案参考》发布 最大限度避免“同案不同判

  法官司法能力参差不齐、机械执法、书生办案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何避免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出现,同时保障法官的权益?今年2月28日,历时4个月选编的《海南法院类案参考》发布。《类案参考》以本省典型案例和精品案例为样本作为参考案例,法官判案有了“参考答案”和标尺,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海口中院民一庭庭长李家林说:“近期办了一个‘外嫁女'征地补偿款分配的案件,很是拿不定主意,《类案参考》帮了我的忙。根据案例来裁判,心中有数,最大限度避免了出错。

  司改后,“案多人少”的情况或将持续,如何帮助法官减负将是新的课题。一名基层法官说:“现在案件主要集中在基层,法官人数基本不变,案件数量却一直在增加,担子太重了。

  海南法院司改正在不断探索前行,市民们期盼着改革的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