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南民间艺术进高校 非遗传承人展示琼岛文化

24.11.2014  19:52

     【新华网海南频道】   11月23日电(记者 赵叶苹)22日晚,由海口美兰区灵山镇中心小学的十几位小学生演奏的海南民乐“八音”在海南大学思源学堂引起轰动,上千名观众响起阵阵掌声。

        在或清脆或温婉的“八音”演奏中,海南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在当晚的海南民间艺术展演中,既有来自海口市美兰区的八音传习所的传承人带来的八音器乐精彩演奏,还有海南梅花奖得主陈素珍高徒带来的琼剧表演,权威专家现场讲解和点评,生动再现了海南本土文化艺术精品。

        “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展演活动是由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根据该院师生暑期调研整理的12个非遗项目,把民间艺人、传承人、艺术团请到高校与学校师生共同展演,通过展演让大学生了解海南本土文化,熟悉海南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

        11月22日至12月27日期间将举办五场展演,除了22日晚展演的八音、琼剧,还有海南疍民的水上呐喊:咸水歌;黎族的歌舞标签:哒哒瑟歌、打柴舞等;临高渔民文化符号:哩哩美、人偶戏;儋州三宝:调声、山歌、山歌剧等。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巨斌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而存在,传承人被称为“活着的宝贝”。随着时代变迁,传承人锐减成为非遗保护的最大忧患。一方面,大批传承人渐入高龄,年迈体衰,面临传承困难。另一方面,非遗传承的困境来自于承继人才的匮乏。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很多人不愿再学习传统手艺。

        “把各类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请到学校进行常态化的展演,能丰富校园文化,还能作为文化旅游项目,使岛内外游客能在短时间内、在轻松愉快的享受中全方位了解海南本土文化;”张巨斌说,展演还能使师生在艺术实践之中锻炼成才,使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成为海南省艺术文化产业的孵化基地。

        在启动仪式上,海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封椿说,针对海南艺术文化发展需求,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积极开展海南艺术文化研究,着力推动海南地方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进高校”活动就是这一做法的具体实践。这既发挥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责,又在弘扬本土文化中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