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间冼庙图谱曝光 披露冼夫人与海南渊源(图)

12.01.2015  12:08

海口市三江镇冼太夫人纪念馆。李幸璜 摄
海口荣山村冼夫人庙内雕花精美。李幸璜 摄

  对于社会历史的把握,史学界有“大历史”和“小历史”的说法。大概地说,前者可称为宏大叙事的正史,内容含朝代更替、典章制度、思想史、大人物大事件等;后者可称为局部性的日常生活史,注重习俗、观念和民间信仰等“日用而不知”层面的影响。冼夫人庙(简称冼庙)的存在,在海南,就可称为这样一种“小历史”。

  论在正史的地位,尽管曾被封建帝王册封,贵为“谯国夫人”,但冼夫人不及海瑞、丘濬、王弘诲等名士。而若说到对民间的实在影响,在海南一千多年来的历史中,恐难有一位历史名人能与其比肩。

  2014年年底,海南省报送的“冼夫人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在海南,没有一位历史人物的庙宇在数量上与冼庙处在一个等级。据调查,海南全岛的冼庙有数百座,岛内市县均有分布,汉黎苗共奉,覆盖了一半以上琼岛原居民。它的分布之广影响之大,在海南民间留存内涵丰厚的冼夫人文化。

   ”不尽的冼庙

  海南的冼庙究竟有多少座?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随着探究的深入,反而越来越像一个“”。作为海南最早冼夫人研究者之一,现任海南省文体厅史志办主任陈雄在其于1991年出版的《冼夫人在海南》中写道,当时所共知的有51座,分布在9县2市。

  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们发现,冼庙数量远远不止50多座,80多座、100多座的说法均有主张。2011年,海口市冼夫人文化学会集合陈雄、冯健英、冯仁鸿等众多冼学研究者,历时一年对全岛冼庙开展大排查,得出结论是共有262所(含与其他人物神灵共祭的)。海口市冼夫人文化学会副会长冯所海纪录的这一调研报告也被收入陈雄在2013年出版的《冼夫人文化探索30年》中。

  不过,陈雄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调研报告出来后,还有不少冼庙被陆续发现,保守估计全岛冼庙有300座以上。“海口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委会书中说有3座,书出来后我又发现了3座。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冼庙还未被统计到。

  数量之谜这一特殊的角度,可以佐证冼庙祭祀活动在海南民间的深入程度。尽管2011年调查得出的数据已经偏少,但不妨援引一探概况。其所统计262座中,大部分集中于岛北,其中海口市达108座,其密集程度居全国第一。除海口外,密度最大的市县是定安,有46座(最新统计文昌有47座);密度最大的镇是海口琼山区的旧州镇,有27座之多。而据陈雄所述,墨桥村有6座,为村委会之最。

  部分冼庙之难以被发现,与当地有多神共奉的传统及习惯称呼有关。有些地方把冼夫人称为“圣娘”或“婆祖”,这一方面反映了冼夫人形象的深入人心,但也使冼届深居于通常“婆祖”庙中,不易为研究者辨别。仅以文昌为例,该市冼夫人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冯学在说,文昌47座冼庙中目前仅有3座挂的是“冼夫人”的牌名,全市最早、为县志记载且唯一保留至今的冼庙,就叫亭桥圣娘庙,除供奉冼夫人外,还供闪电火雷圣娘等神灵。

   历代不衰的崇拜热情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代,对海南影响甚大。《琼台志》、《琼州府志》等载,其于“梁大同初,请命于朝,置崖州”,改变了朝廷对海南似统非统的政策;此后又率部深入海南,平定叛乱,安抚百姓;隋高祖“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1500户”后,冯冼家族(冼夫人丈夫名冯宝)及其南越俚人开始大规模移居海南,对海南形成较为安定繁荣的局面影响巨大。

  在这一过程中,海南民间对冼夫人的崇拜逐渐确立。《琼台志》载,“夫人在梁时,儋耳(今儋州)归附者千余峒”。民间崇拜的归结就是庙宇的确立。经专家考证,海南现存最早的冼庙宁济庙,就位于儋州中和镇,建立时间在北宋以前。记者近日走访海口、文昌、澄迈、三江农场等地多所冼庙发现,其始建时间均在明清两朝。由此可见冼庙在海南的历史之长,信仰崇拜渊源之深。

  具体冼庙的建立,则往往与传说或神迹相关,这是崇拜演变为信仰观念的生动体现。如,位于海口得胜沙路的冼太夫人纪念馆,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陈雄告诉记者,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沙滩,常为海寇侵扰,居民苦不能胜。有一年,在抗击海寇时,天起大风,把沙卷向海寇一边,民众因此得胜。他们认为这里求冼夫人保佑灵验,因此建了冼庙,并把此处称为得胜沙。

  不过,对冼庙的认同,并不限于大众层面,政治文化精英也是推动其建立的重要力量。如海口府城苍兴一都的冼夫人庙,就是明代进士、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带领民众建造的;著名的新坡冼庙(冼太夫人纪念馆)也是明代进士、湖广巡抚梁云龙带领民众建造的;定安县龙梅村冼庙的庙碑序,就由明代进士王弘诲所写。一代文豪苏轼在谪居儋州时,就曾拜访中和镇冼庙,并留下推崇冼夫人的诗句;其后,同为宋代名臣的李光也来到这里写下《儋耳庙碑》。

  一部冼庙史,几乎相当于冼庙重建史,这是由民众的崇拜热情与乡土认同推动的。如,新坡冼庙从明万历年间起至今,就经历了6次大的重修重建,最新一次(1989年)就发动了6000多人捐资,其中包括40位海外华人华侨。“文革”后,参与文昌亭桥圣娘庙重建的村庄达56个。近30年,相当部分冼庙的重建工作,都得到政府支持。几乎每座庙宇内,都竖立了众多的捐款芳名碑。

  著名的军坡节,就是以冼庙为中心展开的崇拜活动,堪称海南民间规模最大的祭祀习俗。清咸丰《琼山县志·建置志·坛庙》载,新坡冼庙“数百里内祈祷都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如今,从农历二月初六到二月十二,参与闹军坡者高达20万人次。其他冼庙中,参与者达到数万人次的相当普遍。

   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仅就冼庙的器物本身而言,其就具有非凡的历史文化意义。与其他非宗教类祭祀神庙相比,冼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相当部分构建豪华,装饰精良,古物遗存丰富,源流图谱记叙完备。

  规模宏大,是冼庙的一大特征。海南最大的新坡冼庙,建筑占地就达到27亩。海口秀英区的荣山冼庙,占地达到15亩。三江农场的冯冼太夫人纪念馆占地10亩,与此相似者众多。其规模非一般小庙可比。这些冼庙大都采取明清宫殿式建筑形式,有前进和后进,有拜亭,旁有厢房,庭院铺青石地板,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也有的较小的冼庙,如位于文昌东路镇的罗利冼太夫人庙,则采取了类四合院的形式,古朴简洁。

  论及古物,则丰富多样。冯所海所撰调研报告载,除前述名人词序外,海口琼山区旧州镇江前宫、临高皇桐富理冼庙和定安龙湖下市冼庙还各保存着一幅海南清代探花张岳崧题词。位于“冯氏海南第一村”澄迈县石村的冯氏大宗祠,其一进“將軍第”牌的“”字中间一竖通天,该村冼学研究者冯健英说,这是当年冼夫人的办公之地,“”字通天的意思是皇帝授予冼夫人先行后奏的权力。

  冯所海说,冼庙保存的明清古物还可分为以下几类。石类,有碑刻、人物雕、动物雕、香炉、盆槽等。金属类,有钟、香炉、八宝、武器、银神躯等。木类,有神躯、出行头牌等。布类,有锦伞、旗帜、锦旗等。此外还有冼庙专用谶诗3套。这些器物有不少保存在屯昌、临高等市县,大多工艺精良,古色古香,保留了丰富的历史记忆。(记者 苏庆明)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