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林下“富矿”待深挖 亟待完善产业链

30.11.2019  16:41

  近年来,海南省各市县都在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多不错的尝试和范本,不仅遵循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海南是生态优等生,全省林地面积达3168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1%以上。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基础,这一巨大的资源库就像沉睡的宝藏,待充分挖掘利用。另一组数据说明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全岛560万农业人口中,近400万为林农,可见林下经济对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关键作用。

麻黄树下养鸡。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卫东 摄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海南林下经济产值不断提升,林农人均林下经济收入也不断攀升,对全省林农增收作出了不少贡献。但就目前来看,海南仍是农村和林区经济尚不发达的省份,林下“聚宝盆”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南国都市报记者 易帆

  潜力

  林下经济是座“富矿

  “随着人工和土地成本的攀升,农产品发展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加之市场消费者对生态有机农产品的追捧,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循环农业对海南农业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日前,谈起林下经济对海南农业的带动,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柯佑鹏侃侃而谈,他对海南农业经济发展颇有研究。柯佑鹏认为,发展有机绿色精品农业是突破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困局、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

橡胶树下养蚯蚓。 南国都市报记者 易帆 摄

  相关数据显示,海南全省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产业有13个,但从综合效益上看,亩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就有6个;而亩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产业种植面积达600多万亩,占种植业播种面积的50%左右。柯佑鹏认为,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亩产经济效益低,一直是制约海南农业发展的短板,例如橡胶、甘蔗、木薯、水稻等都曾经是海南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市场变化,这些产业比较效益逐年降低。压缩土地成本、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琼中地处山区,位于全省生态保护核心区,拥有广袤的林下资源。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已经成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琼中林业局局长谢盛文告诉记者,林业属弱质产业,林业生产前期投入多、生产周期长。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可以使农民近期得利、长期得林,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破解林业生产周期长与农民投入有限的难题,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瓶颈

  产业链条不完善

  尽管已经有了很多不错的尝试和探索,但总的来看,全省林下资源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

  “最重要的是林下产业农产品的出路问题,产业链条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缺乏深加工,农产品只能以干果、鲜果的形式零散收购,产品附加值太低,难以带来经济效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林下经济研究室负责人周立军认为,以橡胶林下适宜种植的南药益智为例,缺少企业深加工,目前益智仅干果零散收购,收购价仅够维持农户的生产成本,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南药益智拥有诸多的药用价值、保健价值,且与当下消费市场崇尚的“大健康”消费观相当吻合。“海南是益智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比例90%以上,可以说是海南南药的一大特色。但一直以来缺少深加工,益智仅能以干果销售,市场需求小,容易饱和。”周立军说。

  不仅益智,牛大力、南芪等适宜林下种植的南药产品,均存在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容易饱和的问题。

  缺少科技支撑

  琼中黎母山镇南利大边三扬信农机粽叶专业合作社,林下种植粽叶年产值已达800余万元,但粽叶的品种问题一直困扰着负责人杨胜。“目前还是山上引种品种,一直以来缺少良种的研发,产量得不到提升。”杨胜说,合作社下一步将建立育种基地,加大良种的研发力度。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杨福孙认为,缺少科技支撑是林下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缺乏因地制宜地研发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导致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等问题。”杨福孙说,一直以来,海南特色的南药、黎药,还是以原始品种为主,鲜少有新升级的品种。“包括目前林下种植的食用菌,不少是从福建等地引进的品种,缺少适合海南种植的品种的研发,使得这些农产品在品质、产量上难以提升。

  同时,林下资源没有充分开放利用,还在于农户固守传统的思想观念,没有形成集约式的生产模式。

  建议

  借助大健康产业

  带动南药深加工

  “以海南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契机,结合康养项目的落地建设,吸引企业入驻,带动南药的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这是林药发展模式的突破口。”周立军认为,打造林下产业全产业链,最关键在于解决产品的出路问题,只有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挖掘产品潜在的经济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大对林下适宜种植产品的科技支撑迫在眉睫,“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的品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量。”周立军说,农业高效高品质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发展小而精模式

  避免农产品雷同

  海南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处负责人林哲敏认为,海南市场小、集约化低,因此适合发展小而精的农产品模式,不能一味求大。“建议各市县以自身的特色产业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以免林下种植的农产品雷同,最后导致新发展的品种再次过剩、价跌伤农的现象循环发生。”林哲敏说。

  几位专家均对此表示赞同。例如林下发展食用菌的模式,应避免出现同一时间大量上市的情况,以免市场饱和价格下跌。“食用菇不仅投入高,且对种植的技术含量要求高,不建议大面积种植,以免出现统一上市产品滞销。”杨福孙说道。

  同时,杨福孙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适时把科技、市场、金融、现代管理等先进实用的生产经营理念和元素输送给林农,并把他们组织起来走向市场,对林农专业合作社给予积极扶持,尤其要加强社会化服务和金融支持。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