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明年底路牌门牌将"统一着装" 市民不再犯晕

13.08.2014  10:39

  “以前商品街有路有名,却没有路牌,门牌号也不全,很多居民与外不能通邮,非常不方便。”从小在商品街长大的三亚市民陈泰璋对路牌、门牌残缺不全或者根本不设置给居民带来的不便有切身的体会。

  8月8日上午,由省民政厅主办的海南省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现场会在三亚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了商品街的地名、路牌、门牌设置。

  地名、路牌、门牌,不仅是人们在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个坐标,它还是一个地区形象、政府管理能力的体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是主权的象征。海南城乡地名、路牌、门牌的不规范与混乱,已是长期积留的历史问题,这既不方便群众出行,也不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

  去年,省政府颁发《海南省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13年—2015年,用3年时间,按照“试点先行、经验推广,先城镇后乡村”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我省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地名标准化、规范化设置选择了海口、三亚两大城市的部分主城区开展,全省共投入429万元设置了街(路、巷)牌664块,楼(门)牌43630块。

  记者在三亚商品街看到,路牌、门牌经过标准化、规范化设置后,道路的指示特别清晰,一目了然。商品街的13条巷道,每条巷道出口和入口,根据东西向、南北向的不同,都装有规范路牌,路牌上用汉字、拼音标出地名,巷道里,每一个商家、店铺、住户、酒店等,都编制并钉上了准确的门牌号。

  记者从省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现场会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在总结海口、三亚地名标志设置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城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2015年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到2015年底,将全面完成海南城乡地名标准化、规范化设置。  (记者范南虹通讯员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