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胜间田善作的海南探险之旅

22.07.2015  18:47

胜间田善作的弟弟长马(中间居前者)与海南岛黎族居民的合影。

 

胜间田善作曾经驻足的海口东坡祠(苏公祠)。

 

胜间田善作在海南岛乡下拍摄到骑牛嬉戏的牧童。 本版图片均由金山教授提供

 

 

  【 海南日报 】文\本刊特约撰稿 金山
  日本作家长沼依山出版的《胜间田善作:海南岛的开拓者》一书,记述了胜间田善作4次深入海南岛各地探险,采集动物标本,也借机会充分了解海南岛的地形地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日军侵略海南岛奠定了信息和情报基础。

  换个角度来看,胜间田善作的调查行为及其形成的报告,对今人了解100年前海南岛的自然物产、民风民俗,不能说没有史料价值。

  第一次探险:

  琼山—澄迈—临高—儋州

  1897年1月,胜间田善作开始了第一次海南岛探险。

  他雇了几位岛民当向导,从琼山出发,沿西线经澄迈、临高、直到儋州,后返回海口,采集到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

  一路上海南美丽的自然风光、众多叫不上名来的动植物、东坡祠等历史遗迹、各种特殊的民俗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海南岛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临高县,他为和舍小镇的整洁而叹服,也接触了南丰镇里文身的黎族和烧荒的苗族。

  在儋州,他经那大,奔大成,抵海头,终达新英港,了解并见识了海南岛丰饶的物产。

  胜间田善作的第一次探险行程历时三月有余,收获颇丰。

  胜间田善作在海南的工作可谓一帆风顺,却不想第二次与他同来的中根松十郎又因感染疟疾而归国。

  自此,他开始了独自一人在海南岛打拼的生活。

  第二次探险:

  文昌—嘉积—定安

  几个月后的盛夏,胜间田善作又开始了在海南岛的第二次探险。

  他带上几位岛民做向导,从海口出发,过南渡江,首先来到了文昌县。在这里,他不仅看到了地瓜、水果、食盐及各种鱼类,还看到了文昌县城漂亮的房屋、教会和学校,更有街头上身着西装的行人和随处可见的茶楼中一边喝着咖啡红茶,一边聊天的人们。他了解到文昌华侨众多,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宋子文之父宋耀如,就是文昌华侨的代表。在当时,文昌被誉为海南岛内教育最发达的地区。然而在他看来,这里的男性识字率仅有百分之二十七,女性识字率更是低得可怜。

  他从东北部的抱虎山、铜鼓岭、陈家,一直转到了清澜港,之后一路向前,经琼东进入了嘉积县。胜间田善作很喜欢嘉积,不仅因为该县是岛内仅次于海口的物资集散地,还因为镇内学校、教会、医院等设施较全。但也因为没有厕所而感到不方便。

  之后,胜间田善作进入了相邻的定安县。当时的定安县是海南岛内唯一不临海的县。他们首先来到定安县东北部的平原地区,以定安县城为据点,对周边各地展开了调查。一天,正当他们一边擦拭汗水一边经过一条乡间小路时,遇到了一群村民正叫喊着从一头倒在地上的牛身上割肉。原来,这里有一个传说:孩子们如果吃了因雷击而死的牛身上的肉,就可以免生恶疾。这些村民们刚好发现了一头被雷击中的牛,正高高兴兴地分割牛肉呢。他不禁感叹:“真是无奇不有!

  胜间田善作一行又从龙门出发,沿着山路穿过岭口、船渠等地,进入了岭门。岭门是位于铁砧岭的一个小镇,也是当时岛内苗族最为集中的地方。他仔细观察这里的苗族,发现他们的性格都很和善,妇女们喜欢把头发盘在头上,再用布包住当帽子用。在这里,他捕到了很多珍奇的鸟类,之后返回了海口。

  第三次探险:

  乐会—万宁—陵水

  很快,胜间田善作又开始了第三次探险之旅。他要去的是本岛东南部的乐会至陵水一带。他和随从们首先来到了乐会县,在山野中寻找猎物。乐会县的主要物产是椰子和槟榔,山上还可以采集到香木和药草。他了解到这里有一座名为博鳌的港口很是热闹,但却因水浅而无法停泊大船。他看到港湾中,飘浮着许多的帆船。

  之后,一行人来到了位于万宁县境内的和乐镇。这一带地势平坦而又开阔。看到街上有很多售卖铁制器具的商贩,他猜想这附近可能有铁矿。这里出产岛内品质最好的槟榔。来到海南岛后,胜间田善作也学着当地人吃起了槟榔。他一边大口嚼着槟榔,一边不住地称赞:“味道很好!

  几天后,胜间田一行又来到了县府所在地万宁镇。这里养牛的人很多。在他看来,万宁人对牛如同家人一般,他们把冬至视为牛的生日。在冬至这一天,不仅让牛休息,全家人还要齐聚一堂为牛庆生。他听说万宁人不喜欢攒钱,人们会把所挣的钱全部花光,有人甚至因此而沦落为乞丐。

  在这儿,胜间田善作还捕获到了一种十分珍贵的飞鸟,这令他心情大好。

  离开万宁县,胜间田善作来到了相邻的陵水县。陵水县城位于陵水河的河口,大约有三四百户人家,是岛内第三大贸易集散地。之后,他又带领众人逆陵水溪而上,经过保亭进入了深山。山中无路,生活异常艰辛,偶尔传来的野兽叫声让人毛骨悚然,不时出没的蛇类也常常吓得人胆战心惊。

  在这里,胜间田善作遇到了由酋长率领的一群黎族群众。他告诉酋长自己是来岛内探险的,绝不会侵犯他们,并拿出一些钱送给酋长,可对方却无论如何不肯收下。不过,他的举动赢得了众人的信任。酋长带领他们来到了自家的茅草屋里,还拿出自酿的米酒和肉干招待他们。就这样,他不仅受到了他们的热情照顾,还与他们同吃同住了一个多月,之后才返回海口。

  第四次探险:

  崖县—感恩—昌江

  胜间田善作的第四次旅行,去的是海南岛的南部,也是岛内黎族最多的地方。临行前,他特意准备了礼物。他为黎族妇女们挑选了木棉针和缝纫线,为男人们准备了长度在五厘米左右的廉价香烟。这次,他乘船一路向南,首先抵达了崖县的藤桥港。藤桥港里停泊着许多捕鱼的小帆船。港口附近是一片无垠的荒野。镇上那些破旧的房屋,也让他感到落寞。

  离开了藤桥港,一行人继续向南,天气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热。他们首先来到了榆林港。虽然只有一百户左右的居民,但榆林港看起来却很是气派。当时的榆林港分为外港与内港两部分,外港可供万吨级轮船停泊。他了解到中国与南洋通商,榆林港是必经之地。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国政府曾屡次计划把这里建设成军港。法国人也曾打算将榆林港作为其东洋舰队的据点。

  之后,他们又去了三亚港。三亚港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进入崖县的门户。三亚港与榆林港不同,无法停泊大吨位的船舶。看着港口旁像猴子般灵巧地在椰树上攀爬的孩子们,他回想起了儿时的自己,禁不住露出了微笑。在码头上,他看到很多有着圆圆屋顶的船只,人们告诉他这就是著名的疍民船。据说疍民船上的人们,几乎一辈子都不上岸,他们把这些小小的船只当作了家,父母和子女们都生活在船上。在三亚街的西面,生活着两百多户的回族。在村落的入口处,他看到了“回辉里”三个红色的大字。看到他们走进村里,村民们都好奇地驻足观望,但却没人前来搭话。从服装上看,这里的回族与别处的岛民并无不同,只是女人们的头上戴着土耳其式的头巾。他听说这儿的学校还在教孩子们阿拉伯语。

  离开三亚,胜间田一行来到了崖县县城。崖县县城位于宁远河的三角洲上,这里盛产农产品。一行人沿着宁远河向山里走去,很快到了一个黎族村落。他去拜见酋长,说明了来意,希望派人为他带路,酋长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胜间田善作在这里住了十天左右,捕获了很多松鼠、豹、山猴、猪、狐狸等动物,还有不少稀有的鸟类、昆虫等。

  胜间田一行沿着海边的山路一路跋涉到达了九所。在九所,他结识了一位拥有三千名部下的汉人头领,并与之成了好友。接着,他们又途经望楼塘、黄流市、白沙塘、南港塘,来到了感恩县城。感恩县城是岛内著名的食盐集散地,出入该镇的商人很多。他听说这儿的人若是患了病一般不会去看医生,而是请道士来赶鬼。胜间田一行沿感恩河逆流而上,进入了深山之中。

  在这一带,他们持续工作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其间,他们或睡在丛林中,或住在山洞里。工作结束后,他们一路开山辟路,向山下走去。不久,太阳西斜,天已将黑。一行人决定在野外过夜,开始着手准备晚餐。一名随从自告奋勇前往附近的黎族村买鸡,却因与村民发生争执而被捆绑在大树上,用鞭子狠狠地抽打。胜间田善作立即赶到村里。经过交涉,他解救了部下。

  离开感恩县后,胜间田一行来到了昌江县。这里不仅盛产食盐和海产品,还有丰富的金、铜、铁矿。由于这一段没有公路,他们只能沿着山路一步步摸索着向前。

  沿途上,他们得到了黎族村民的大力帮助,也更深入地了解了黎族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