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23.03.2017  12:27

近年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南以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坚持守住生态底线,坚持富民惠民导向,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农村特色风貌,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弘扬特色乡村文化,探索出一条农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新路子,建成了海口美社村、万宁文通村、琼海北仍村、文昌葫芦村等200多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各市县根据自然禀赋、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探索出了以产业推动的海口仁里村、以文化推动的屯昌咸六村、以旅游推动的琼中什寒村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为加强美丽乡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本着“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综合考评”的原则,组织美丽乡村考核验收,命名授牌表彰海南省第一批40个美丽乡村,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规划先行,政策引导 。一是根据“多规合一”成果,加快编制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完善提升1000个美丽乡村规划,推进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二是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为全面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目标和任务。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016年还完成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考核办法、专项规划等,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五大要求和八大引导类型,通过严格的考核验收,引导美丽乡村有序建设。

加强管理,风貌管控 。一是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发挥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作用,以农村危房改造报建为重点,实行农房建设规划报建制度,引导农房建设规划报建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二是推广使用《海南国际旅游岛村庄特色风貌规划建设指引》、《海南省村镇居民建房推荐建筑设计方案图集》等,引导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塑造乡村建筑特色风貌。三是开展环岛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沿线田洋整治,恢复田园景观。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带动沿线村庄经济发展和乡村规划,打造高铁沿线经济带。

整治环境,完善设施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全省三级清扫保洁体系初步建立,清扫保洁覆盖率90%以上。建立了督察和每日信息通报制度,形成促进工作的舆论氛围;建成了农村垃圾转运站152座,覆盖142个乡镇,建成90个村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二是推进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试点项目建设,指导监督白沙、万宁、儋州等市县垃圾转运站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三是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力做好扶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工作。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一是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各市县都结合自身村庄情况、资源特点、交通区位、历史文化等特征,突出优化村庄建设布局、整体风貌塑造、优势产业发展、传统文化培育等,建成的美丽村庄各具特色。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各市县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都有几处典型示范村,呈现有序推动态势,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海南要富,农民一定要富,海南要强,农业一定要强,海南要美,农村一定要美。海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丁式江表示,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海南省城乡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以“多规合一”成果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为依据,2017年7月底前要编制完成所有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完善提升1000个美丽乡村规划。在乡村生活空间布局上,要坚持“小尺度、融自然、承乡愁”为重点管控目标,处理好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乡村就地美化提升,延续村庄山、水、田、居的整体格局。规划编制中,应广泛听取并充分吸收村民合理意见,报批前应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在村内公示,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充分调动农民自我建设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

集中力量抓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 。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垃圾哪里去。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快城乡垃圾焚烧发电厂、填埋场、转运站等硬件建设,并抓好后续运营管理工作;要按标准配备必要的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建立起专职或兼职保洁员队伍,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环境清扫保洁的自组织机制和管护经费的分担机制;要加大督导检查和督办力度,坚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日常巡查和通报制度,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畜禽乱跑、柴草乱放等现象。二是污水哪里排。对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优先考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对不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生活污水量大且易于统一收集的,宜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采用污水处理厂(站)、一体化处理设施、集中式人工湿地等方式处理;对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难以统一收集的村庄,应尽可能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积极推广分散式人工湿地、氧化塘、稳定塘等方式分散处理。三是资金哪里来。积极引入PPP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搭建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下乡”,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村庄特色风貌引导。 一是推行逢建必报制度。2017年1月1日起,农村居民建房规划报建工作从六个试点市县向全省全面铺开,各市县要简化业务流程,实施“一表一证”,提高工作效率,免收报建费用;要主动做好服务,帮助农户选用或量身设计体现海南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农房建筑方案,鼓励采用坡屋顶等传统建筑形式,引导形成特色乡村风貌。二是加强农村建筑风貌管控,推动乡村朝着“小而精、精而美”方向发展。求精,不贪大,按照乡村的功能定位,加强建筑设计,提倡个性化建筑,突出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求美,不追高,乡村建筑高度不超过3层,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突出传统文化特色;求好,不图快,坚持生态优先,守住生态底线,让乡村回归自然、回归田园。三是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风貌改造提升行动,对于采用政府提供特色建筑方案建房的农户,市县可给予一定奖励,实现农村有“新房、新村、新貌”。

注重绿化、美化、亮化、海绵化改造。 一是做好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宅旁与水旁绿化,多运用本土植物,并使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形成多层次、错落有序、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努力做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二是实施村庄风貌提升工程,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晴天看美化、雨天看净化、建筑看文化、村庄景区化”的精品示范村。三是完善村庄电力设施,主要村道、巷口、公共活动场所有路灯,达到基本亮化水平。四是致力于打造“海绵村庄”,村庄广场、道路应增加透水性材料铺装,绿化带和花台等采取下沉式设计,保护自然水系,减少硬化率,打造更多的“海绵体”,让村庄自然吐纳、顺畅呼吸。

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全域旅游 。一是把村庄打造成景点,开展果园村庄、花园村庄、绿色村庄和人文村庄等创建,依托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发展特色民宿业、乡村休闲旅游业。把农田作为景区,融合风景线主体风格,适度开展农业景观种植,打造独特的田园景观。二是培育发展农村多元新业态,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增强全域旅游的内生动力,打造名、优、特、新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适度推广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要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要依托互联网小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做好“互联网+”这篇文章。三是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要抓紧实施海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民居名录,建立健全保护和监管机制;要加强民族村落、古村落和琼北民居等保护,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要利用宣传栏、横幅、文化活动、乡规民约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优良家风培育,抓好乡风文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夯实全域旅游的软环境。

2017年2月27日,在海南省召开的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和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刘赐贵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海南建设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的指示要求,立足中央对海南战略定位,站在打造幸福家园、四季花园、度假天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推进建设美丽海南的重大意义。要努力使海南青山更绿、海水更蓝、沙滩更美、空气更新,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确保生态质量只升不降,切实扛起海南的责任担当。

据悉,海南省自确定建设百个特色产业小镇战略以来,全省财政资金共投入产业小镇超3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20亿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特色种养殖基地,开展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全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据了解,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是:每个乡镇要建成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每个市县要建成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省建成不少于4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景点。

 

摘自《中国建设报》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