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海南投巨资力推殡葬改革 惠民殡葬制度全面建立

03.04.2015  12:22

      原标题:5年来,海南投巨资力推殡葬改革,惠民殡葬制度全面建立,文明生态殡葬理念渐进

      殡改新风落地生根

      “中国人常说,死者为大。这不是迷信,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清明节前夕,省民政厅厅长苗建中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采访,谈到了我省从2010年以来大力推行的殡葬改革。他说,省委、省政府对殡葬改革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罗保铭就推进殡葬改革多次批示。

      那么,5年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海南殡葬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苗建中一一道来:全面建立了惠民殡葬制度、加快建设了殡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乱埋乱葬得到有效治理、文明生态殡葬理念渐进、殡葬习俗更富人性与温情。

      规范殡葬:

      节约土地资源还海南美景

      热带海南之美,惊艳世人。

      但于这美丽中,熟悉海南的人也有这样的记忆:东方部分乡镇,村庄四周坟墓环绕;万宁东山岭,墓地充斥游客视线;陵水部分地区,豪华墓地像小楼房;乐东莺歌海,沿岸密集豪华的墓地影响景观……

      2010年2月,省民政厅组织深入调研后发现,海南“三沿五区”(即沿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县乡公路,沿铁路线,沿河道,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集中住宅区,自然保护区)可视范围内的坟墓有53.8万座(穴),占地约1.6万亩。乱埋乱葬的坟墓,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绑架”了海南的美丽,严重影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2010年始,省委、省政府加强了对殡葬改革的领导,并将殡葬改革列入“十二五”规划,下发了《海南省治理“乱埋乱葬”工作方案》,提出由无序安葬向有序安葬、由“乱埋乱葬”向集中安葬、由传统葬法向生态葬法的转变,形成科学、规范、文明、生态的殡葬管理新格局,正式吹响了我省殡葬改革的号角。

      通过严格治理,5年来,我省乱埋乱葬现象大为减少,遗体安葬更趋规范:旧坟搬迁进入公墓,“三沿五区”可视范围内不添新坟。

      由乱到治,公墓需求量激增。省民政厅联合相关厅局先后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通知》、《海南省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和《海南省公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进公墓建设、规范公墓管理。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底,全省建成公益性公墓85个;正在建设万宁、儋州等四个殡仪中心;治理乱埋乱葬坟墓37万多座,使海南城乡景观更加美丽。

      惠民殡葬:

      覆盖全省城乡让逝者体面下葬

      “在公墓里,每个墓穴的大小、标准都是统一的,每座墓碑也整齐划一,这里没有贫富贵贱。”苗建中感叹,千百年厚葬的习俗,争的是活人的脸面,并不是逝者的尊严,不仅浪费钱财,更浪费土地。

      “生前的贫富差异不应带入坟墓,困难群众死亡后也要葬得有尊严。”苗建中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困难群众将亲人遗骨迁入公墓,以及死后家人主动将其葬入公墓,我省2011年在海口、三亚、陵水等市县开展了惠民殡葬制度改革试点,对民政对象死亡后进入公墓安葬提供补贴。2012年底,惠民殡葬制度覆盖全省,加大了政府公共财政对殡葬的保障力度,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成为保障我省殡葬改革成功一大重点。

      “辱骂、白眼、当面啐痰,都是轻的。”万宁市民政局副局长黄会杰说,东山岭乱埋乱葬墓地5000多座,严重影响景区自然景观。该市将其作为治理乱埋乱葬的突破点,平坟过程中,有钱人家的坟墓造价高昂,舍不得拆掉平坟;贫困家庭又没钱迁坟,虽然天天上门好言耐心规劝,但收效甚微。后来,万宁市民政局改善了治理办法,提出东山岭坟墓可以不搬迁,但要就地平坟、整治,坟头推平后,四周要种上鲜花或其他绿化树种,平坟的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困难群众主动迁坟到公墓的,每座坟墓补贴3000元。

      儋州市也大力实施惠民殡葬制度,出台了《儋州市惠民殡葬补贴暂行办法》,对户籍在儋州的城乡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死亡人员及经公安部门处置后的无名尸体,按要求在政府指定公墓安葬的,给予3000元丧葬补贴,让殡葬改革惠及于民。

      到2012年底,我省各市县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均实施了惠民殡葬制度,特别明确将遗体进行火化或埋葬在指定公益性公墓的丧户给予补贴的要求。据了解,仅2014年,各市县(不含三沙)惠民殡葬财政预算为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