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建校70年英才辈出:奋斗者比肩同行

04.11.2019  19:51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通讯员 曾丽芹 一片低矮的平房权当校舍,被炭火熏得乌黑的茅草屋用作食堂,全校近600个学生无论是上课、吃饭还是跑操,都是人挤着人。

  这是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师范大学前身,以下简称“海南师专”)党委书记、校长李光邦在1962年,第一次走进学校时看见的场景,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把根扎在了这里。

  时光荏苒,已经96岁的李光邦还坚守着这座校园。他看着一片片草木向阳生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看着海南师范大学一步步走到今天——培养体系完善、师资力量较强、整改卓有成效、科研水平较高、服务地方扎实、对外合作交流密切……

  今年迎来70岁生日的海南师范大学,处处洋溢着青春气息,在它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有一群奋斗者比肩同行。

  颐养天年的李光邦,闲暇时光还是很喜欢读书。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弦歌不辍 三次挺身保海师

  1939年,抗日战争的战火烧到了海南。次年,李光邦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动员、组织、领导各阶层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多年的革命斗争经历,养就了李光邦“愿做一颗螺丝钉”的优秀品质。1962年,在文昌县担任县长的他,毫不犹豫地接受党组织安排,来到海南师专,参与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建设工作。
  有人为他从一县之长调动成为一所学校的“二把手”感到不值,李光邦却说:“因为贫穷和战乱,我只读到小学便被迫中断学业。对于教育,我是个‘门外汉’,可学校接纳了我,我就应该对得起她。
  为了“对得起她”,李光邦几次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第一次,是1963年,广东省高教局召开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第二次会议,会上宣布,要让海南师专“下马”。因为深知教育之于海南青年的重要性,李光邦当即放下手头工作返回海南,想向原海南区党委汇报求援。幸运的是,他刚下飞机就碰上了正要去广东开会的时任区党委书记杨泽江,抓住杨泽江登机前的最后十分钟,向他重申了海南师专不能“下马”的理由。不久,广东方面决定保留海南师专。
  第二次,是1970年,原广东省革委会决定将海南师专改为海南师范学校。这意味着,学校由大专变为中专,规格将大大下降。为了给海南师专“正名”,李光邦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奔走,直到1972年夏天,广东省教育厅派人来海南调研时,他才终于找到机会向厅领导当面提出要求,恢复了海南师专体制。
  还有一次,是1981年,原海南区党委开始筹建海南大学,要求海南师专更名为“海南大学师范部”并放弃原校址,迁到海甸岛与其他几所高校集中办学。尽管身为“海南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李光邦还是顶住压力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放弃校址,就是放弃学校的‘根据地’,海南师专多年的建设成果可能付之东流!
  他还记得,在激烈的多次争论中,他始终不退让,并抓住1983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来校视察的机会,又一次大胆地将“搬家问题”摆到了众人面前。终于,任仲夷同意了他的请求。海南师专又一次保住了!
  再谈往事,李光邦问心无愧:“大家记得我也好,忘了我也罢,至少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做的都尽力去做了。
  李光邦等老一辈海师人倾其所有,为海南师范大学成长为今日之“琼岛名校,教师摇篮”打下了坚实基础。
  传帮带 提升海南基础教育水平
  海南师范大学之所以被称为“教师摇篮”,除了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质师范毕业生之外,还因为它一直以来坚持为海南各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为海南基础教育科学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教35年的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林明祥曾多次参加此类教师培训提升项目。他发现,不少乡镇和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为了保证升学率,学校常常用语数英等科目替换体育课的课时,有些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对孩子们进行专业化训练。
  因此,给体育教师做培训与给其他科目教师有些不一样。林明祥说,他要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科目的要求和政策开始普及,以提高参训学员的思想认识。此外,还要引导他们接受体育科目的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通过跟岗学习、现场示范等方式,让他们知道体育科目不是“放羊式”上课,不是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去任他们玩耍,而是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要去实施。
  “虽然辛苦,但很值得,很多学员回校后把体育科目带起来了,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重视。”曾获“海南省突出贡献的体育工作者”称号的林明祥很是自豪,“现在很多市县教育局的体育教研员,都是在海师接受过培训的。他们把我们教授的先进教学理念、科学教学方法,又教给了更多人。
  用了近20年,林明祥把排球项目精心打造成海南师范大学的一张名片,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苦心研究和实践得出的排球教学方法分享给参训学员,让他们把排球运动普及开去。“在海南,排球运动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我希望他们把排球教给更多中小学生,把这项运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跟林明祥一样,在日常工作之余积极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在海南师范大学比比皆是——由省教育厅授牌的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海南省委省政府“双五百”人才工程等等,培训了我省中小学及幼儿园骨干教师、校园长12.5万人次。
  海南师范大学这座“摇篮”,孕育的是海南基础教育的未来。 马来西亚孔子学院教师赴吉隆坡侨南华小开展剪纸活动。 马来西亚孔子学院供图
   办学院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海南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2015年11月,马来西亚世纪大学与中国国家汉办合作,由海南师范大学作为中方合作院校,成立了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陈明辉说,这所孔子学院是海南省高校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在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意义非同寻常。
  陈明辉说,为了让更多马来西亚人走进中国,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他们从课程设置、活动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建设孔子学院,并以多样化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让学员进一步贴近中国、感受中国,不断加深海南与马来西亚的人文往来。
  “马来西亚的华人很多,使用中文的地方也很多,所以孔子学院很受当地学员欢迎。”陈明辉笑着回忆,派驻马来西亚的3年间,他和孔子学院师生在日常教学之外,还组织和开展了各类课程与文化活动。比如,2017年,孔子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共筑未来”教育文化论坛活动,就推动了中马两国教育人文合作交流,收获了热烈反响。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孔子学院组织的诗词朗诵、舞龙舞狮等节目也极大地带动了学员们了解中国、学习中文的积极性。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桥”秋令营等活动,更是把孔子学院的学员代表请到中国、请到海南,让他们接受了“沉浸式”汉语教学。
  此外,孔子学院还发挥海南师范大学的优势,对马来西亚汉语教师进行了师资培训,学院所开办的华文教学研习营等活动吸引了马来西亚多所幼儿园及小学的数百名汉语教师参加,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汉语教学向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延伸。
  “很多学员都跟我反馈,孔子学院的教学让他们受益匪浅。”陈明辉说,在中马往来日益密切的当下,掌握流利汉语的马来西亚人找工作非常“吃香”,“有个会说汉语的女孩被公司聘用并受到重用,就因为她所在的公司和中国有密切往来。
  孔子学院只是海南师范大学助力海南乃至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平台。朝气蓬勃的海南师范大学,如今更添了几分“国际范儿”——乘着“一带一路”建设之东风,该校还通过学生交换、教师交流、对外培训、共建教育机构等方式,在助力海南乃至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中作出贡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李光邦等老一辈,到林明祥、陈明辉等年轻一代,海南师范大学建校70年来英才辈出,他们是这所学校的微小细胞,却承载着这所学校的博大师魂。
编辑:叶霖嘉
海南师范大学举办交响音乐会献礼70周年校庆
  中新网海南新闻10月31日电(王晓晓 曾丽芹)中新网海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