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蚊子成癌症克星? 专家:攻克癌症之路仍漫长

23.10.2014  18:38

      原标题:海南蚊子成癌症克星?专家:克癌之路仍漫长

      中山大学医学院对外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称,从一批在海南捕获的蚊子身上分离出的病毒对多种癌症细胞具有杀伤力。一时间,“海南蚊子成为癌症克星”的消息引发网民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肿瘤学领域专家。

      海南蚊子身上分离出“杀癌”病毒?

      近日,中山大学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研究成果称,该课题组从一批在海南捕获的蚊子身上分离出一种天然病毒M1,该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据介绍,分离出M1病毒的蚊子来自海南保亭县,是我国医学领域专家于1964年在海南中部山区进行虫媒热带流行病学研究时捕获的一批海南库蚊样本。在这批被捕获的库蚊中,其中50只后来被成功分离出M1病毒。“M1病毒曾被用于研究是否为引起流行病的病毒,但实验结果发现大型动物和人类感染M1病毒后,并不会引发流行病。”关注此项研究的肿瘤学专家、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郝新宝介绍。

      自2004年起,中山大学医学院颜光美课题组成员胡骏副教授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天然病毒,M1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在此后的整体动物实验过程中,该课题组发现,经尾静脉注射的M1病毒能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中并抑制肿瘤生长,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除细胞水平及动物实验之外,课题组还使用临床标本离体活组织培养模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新型溶瘤病毒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研究工作还证明了M1病毒作用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即锌指抗病毒蛋白(ZAP)在部分肿瘤中的低表达与M1病毒溶瘤效应相关。这个发现为精准的临床用药和实施个体化疗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会极大地增加未来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的机会。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本文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