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力开展灭蚊活动 防蚊灭蚊需要注意什么?

23.03.2016  11:03

      海南人开展群众性灭蚊活动

      清洁家园灭蚊防病

      今天(22日)上午,记者从海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了解到,我省将在取得灭蚊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掀起群众性的灭蚊活动高潮。

      据省爱卫办主任刘学军介绍,这项群众性的灭蚊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中。3月25日,我省将召开全省群众爱国卫生灭蚊电视电话会议。接着将组织全省各市县爱卫办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参与病媒防治培训。

      刘学军说:“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我省非常常见,也是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疾病重要的传播媒介。减少蚊虫的整体数量和密度是降低病毒传染风险的关键手段。这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2月23日以来,我省开展了“清洁家园、灭蚊防病”为主题的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等深入开展清理卫生死角、清除暴露垃圾活动,掀起一轮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热潮。

      省疾病控制中心病媒防控专家赵伟:

      全社会参与是打赢灭蚊战的关键

      3月21日,三亚市鹿回头市场工作人员开展消杀工作净化环境。通讯员王少军摄

      今年2月份起,我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活动。灭蚊防病的出发点在哪里,蚊虫和疾病又有什么关系,如何有效灭蚊?今天,本报记者采访了海南省疾病控制中心病媒防控专家赵伟。

      蚊虫传播多种疾病

      “有很多疾病的传播途径是蚊虫,海南蚊虫种类高达140多种,因此预防很多疾病,要从防蚊做起。”赵伟开门见山地说。

      据了解,通过蚊虫叮咬可以传播的主要疾病有疟疾、虱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

      今年3月13日,我国从境外输入一例黄热病。天气越来越热,黄热病也是海南地区须严加防范的一种疾病。

      “黄热病是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有发热、黄疸和蛋白尿等。黄热病在城市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传播途径是经蚊虫的叮咬。”赵伟介绍道。

      同时,登革热也是一种极易大规模发病的疾病。据省卫计委通报,截至2015年11月22日,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748例,较2013年和2014年同期分别下降16%和92%,但较2008年至2012年同期平均上升13倍。2015年,海南省共报告3例登革热确诊病例,报告地区分别为文昌市2例、海口市1例。

      热带海岛蚊虫活跃

      我省的沿海地区是埃及伊蚊的主要孽生地,因此要防止蚊虫叮咬带来的疾病,必须从源头做起,减少蚊子的孳生。

      赵伟说,传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疾病的蚊虫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和广东省的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

      “地处热带,海南的蚊虫活跃时期过长,正是如此,海南便成为了很多蚊虫传播疾病发生的高危地区。”

      据介绍,2015年台湾地区爆发大规模登革热,有3万多人患病,2014年广州地区也有4万多人患登革热,这些都与当地蚊虫活动较为频繁密切相关。

      从全国而言,台湾、广东、云南、海南是此类疾病的高危地区,因此海南省委、省政府将“灭蚊防病”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是利民为民的有效举措。

      众志成城齐灭蚊

      灭蚊防病,是一场关乎每个人健康的持续性战斗,想要打赢这场战斗,必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灭蚊,治水是关键,呼吁百姓齐动手,清理自家门前屋后的小面积污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蚊虫的孳生。”赵伟强调说。

      当然,长期有效地进行“清洁家园灭蚊防病”要统筹兼顾,更要“多条腿走路”。政府要统筹“灭蚊防病”整体工作,督促职能部门发挥实干精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时刻做好监测,爱卫部门组织协调各单位、各区、各街道进行积极活动,让基层百姓真正参与“灭蚊防病”活动中,同时工作人员要走街串巷让百姓了解蚊虫疾病的危害性,并学习掌握防控知识。

      据介绍,省爱卫办将继续进行已经持续28年的“爱卫宣传月”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爱心防病,健康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