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5年特刊 黎母欢歌谱新篇

07.01.2015  11:49

如诗如画的琼中县城。琼中县委供图

  近年来,琼中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产业优化、民族文化、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为抓手,谋划“一心一园一带八区”总体发展布局,重点打造海南中部绿色崛起试验示范区,全县各族人民美丽幸福家园的宏伟蓝图徐徐展现。

   黎母欢歌谱新篇

  四季更迭,时间年轮碾压不掉漫山绿野;流水潺潺,清风过处飘扬黎苗人家的甜美歌声……那山,那水,那片绿,五指山、黎母山、鹦哥岭和吊罗山环抱下的琼中大地上,满目葱茏,春色无边。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大潮中,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全国全省前列;新兴绿色产业迅速崛起,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旅游产业经济年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当新的一轮发展大潮席卷而来,琼中已做好准备,积极谋划绿色新篇章。

   做好产业“绿、特”文章

  虽然已是冬季,但琼中大山深处的乡村田间依然郁郁葱葱。绿橙果园果农采摘正忙,桑田地里桑叶采摘一片火热。湾岭镇竹朗村村民王业开比较看好今年的收成,他家除了种植橡胶、槟榔外,还种了9.4亩的桑地,卖了8批蚕茧,他说家里全年至少有10万元入账。

  琼中地处海南中部山区,是一个“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可利用土地资源少,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农业风险高。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琼中近年来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因地制宜,在巩固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扶植养蜂、种桑养蚕、绿橙、益智、南药等系列“短、平、快”生态绿色产业,探索出一条“绿、特”产业发展新路子。

  以“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为抓手,琼中提出了橡胶、槟榔等大宗农产品单产效益提升计划和特色产业“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已打造出69个专业示范村,完善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70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7070家农户,促农增收步入快车轨道。

  2014年,该县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鼓励种桑养蚕产业发展,投入3200多万元巩固发展琼中绿橙产业,并计划在2013年-2016年投入资金超过700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超过2亿元,用于扶持绿橙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目前,琼中绿橙、蜂蜜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初步建立,琼中鹅、琼中缫丝厂、铁皮石斛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动工建设……各项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生机勃勃。

   城乡面貌凸显生态魅力

  前不久,远嫁湖南两年没回过琼中的王女士,携丈夫及其家人回家乡探亲,一起到琼中各地游玩,家乡的变化让她感到很惊讶,她说想不到现在的农村变得这么干净、这么美。

  而海口游客许达安在百花岭观山听瀑,舍不得走。他赞叹:“这里的山泉甘甜,风景优美,原生态的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

  这是省内外游客在琼中的共同感受,也是琼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真实写照。

  绿色是琼中最大的资源,也是琼中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孙喆告诉记者,近年来,琼中生态环境保持最优态势,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在规划引领下,城乡面貌凸显生态魅力。琼中提出了“城景合一、产观一体、山水互动、黎苗风情、功能完善、绿色低碳”的生态县城建设理念,高质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启动了东五指山—上安仕阶温泉旅游度假区、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景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山水琼中、海南之心”建设理念初步实现。

  2013年以来,该县借助丰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建设海南中部旅游目的地、集散地,重点打造八大景区,建成42个乡村生态公园,推出8条“奔格内”乡村旅游线路,全县生态旅游业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2014年,实施推进18个“富美乡村”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富、美、趣、和”村庄,初步打响“富美乡村”品牌。

  地处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为确保“绿色之肺”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琼中大手笔投入绿化、美化生态环境。2012年以来,该县共投入资金1.08亿元,植树造林5.03万亩,“绿化宝岛”行动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6%。

   用民族文化装点发展梦想

  夕阳落山,暮色四合。亮起了灯的乡村大舞台成了村中最亮眼的地方。什运乡番道村文化广场篝火燃亮、歌声悠扬,村里文艺队载歌载舞排练节目。而在乡村大舞台的一侧,年轻人在篮球场上奋力角逐。还有的村民则在健身器材上挥洒汗水,或走进农村书屋,看书上网……开始了他们一天中最幸福的“夜生活”。

  2012年以来,琼中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投入5000万元建设县、乡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先后建成一批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并相应完善配套设施,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

  目前,该县已建成109座乡村舞台、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2个行政村文化室,100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创建30个民族文化示范村、130支黎苗传统文艺表演队和310支健身舞蹈队,培养了3000多人的黎锦织绣队伍和确认了105名黎苗文化传承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80%,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并初具规模。

  琼中用黎苗文化装饰绿色发展梦想,目前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已覆盖全县43所中小学校,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浓厚的黎苗文化风潮,把学唱民歌、跳民舞、讲民族语言、织锦刺绣、跳打柴舞等搬进了课堂,并编成教材进入全县中小学课本。

   七成财政收入投向民生

  “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善民生。”琼中县长王琼龙说,近年来,琼中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实施幸福民生五年计划,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据介绍,2012年来该县投入民生资金达35.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

  为山里娃实施学生阳光餐饮工程。小白菜、豆腐干肉丝、红萝卜炒鸡块……中午下课后,琼中中学饭堂里的免费午餐香气四溢。2013年以来,琼中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已累计投入1165万元用于家庭贫困学生补助,受惠学生2.31万人。

  保障房、廉租房为城市低收入群体遮风避雨。三年来该县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7310套(户)。县粮食局下岗职工黄准壮,一家3口住在20多平方米的破旧房子,他申请到50平方米的廉租房,乐呵呵地说:“终于住上新房子了!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让基层百姓告别泥泞道路。“从小生活在这里,没想到这条路还有‘翻身’的一天。”加钗农场机关干部陈铭轩说,2014年农场移交地方后,县委、县政府拨付资金560多万元,解决加钗农场新伟分场主道道路硬化工程建设的问题。

  近年来,琼中还强力推进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先后建成县城带状湿地公园、壹号商业广场等88个城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走在营根镇新城区的大道上,退休老干部苏定焕感受着城市的变化:“城区越建越漂亮了,这几年县委、县政府为我们做了好多大事啊!”。(林容宇 黎大辉 秦海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