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南古村门 感受那些岁月带不走的儒家踪影

23.03.2015  15:41

    原标题: 琼北古村门:岁月带不走的儒家踪影

      海南古村门

      海口市遵谭镇儒云村村门,其上嵌有“云程发轫”的石牌匾。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摄

      海口市龙泉镇雅咏村石门上的“雅咏诗礼”石刻匾额。钟捷东摄

      古村门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它承载着前辈用岁月写就的故事,包罗万象,只有用心去阅读时,才能读懂它的纯美。

      在海南,尤其在琼北地区,绝大多数村庄都有村门。古村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如果追问古村门的产生、演变、结构、种类、历史和蕴含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或许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古村门是历史遗存,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是一种占有物理空间,综合了雕刻、书法、人文、历史的元素,是集实用性、观赏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古村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原文化传入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汉族移民文化的历史见证,涵括了移民文化、贬官文化,更多的是儒家文化在海南的传播过程。

      这些古村门除了有共同的防御性能外,还有的是记德载功名,有的是文教薪传,有的是记事传古。它们现在已经失去曾经的辉煌,静静地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忠实地保存了文化的踪迹,记录下历史沿革、政治文化、宗族民俗、人文历史、社会档案。

      目前海南各地所遗存下来的古村门,固然有许多保存完好,但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历经百年战乱,自然侵蚀,各类天灾人祸,海南的古村门更多的是残墙断壁,完全未遭破坏的古村门甚少。它们大多在荒郊野岭,为荆刺所覆盖,有的石材被拆去铺路或修水利,有的匾额弃于旷野,字迹模糊难认。

      海南古村门绝大多数分布在琼北的火山地区,如海口的石山、永兴、长流、遵谭、龙桥、龙泉、龙塘、旧州、新坡、灵山,澄迈的老城、白莲、美亭、东兴,定安的翰林、岭口、龙河等地区。

      “小舅仔,穿长袍,‘垯门’站,迎新官”。这是在羊山地区流行的民谣,即新郎接新娘时,要在村口‘垯门’处,由媒婆禀告女方父老,同意后,由小舅子引路,方可入村。‘垯门’指村门,是村庄特有的标志,是村与外界的分界点。

      海南闽语中的“垯”,指石门,羊山当地村话中读“门阙”、“门屋”。

      琼北地区的古村门起源于我国古代皇家的阙亭,阙亭也叫阙楼,是一种皇权或威严象征,更多的是有防御、抵抗外来侵略作用。自古以来国有界,城有墙,家有庭院。古代宫殿,包括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阙楼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也为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汉书·朱买臣传》:“诣阙上书。”

      从海南汉民的古村门中清楚地看出,他们的“过琼公”大多是在不同朝代从福建闽南一带迁移而来,他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倡导儒家“和善文化”,崇尚儒家“孝道”、“和平”、“向善”、“仁”、“义”、“礼”、“智”、“信”等普世之道,追求纯朴优雅,修身养德,向世人传播的一种和善文化,创造一个充满和平与向善、文明与博爱的家园。

      吉祥图文企盼福气

      在琼北乡村,处处可见到受儒家文化影响留下的痕迹,如海口市遵谭镇儒钟村村门的“勤俭孝友”、“仁居由义”、龙泉镇雅咏村“各守忠孝”、龙塘镇“康乐和亲”、永兴镇陈球村“礼仪淳风”。

      石山镇美安美玉村的“福门”或叫“太极门”是较有文化特色的。门额上刻着“文富坊”三字,门顶上有石刻的“太极”图案,背面刻着“福”字,明显的牌坊村门合一,集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及儒家文化为一体的古村门,全村有吴、陈、王等多姓,村门上无落款时间,村史族谱无记载,不知何时所建?为谁而建?“文富”何意?是否有“文章华国,富厚传家”的寄意不得而知。

      太极图的最早传出为宋朝道士陈抟。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创建了太极理论及太极图。此处恰好是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故乡,白玉蟾是海南石山镇典读村人,是我国南宋著名内丹理论家,是内丹派南宗派的鼻祖。两者之间是否有互相关系,有待考证。美玉村的先民把“福”镶在村门上,意在“开门迎福”。福文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俗文化。它的涵盖面非常广,伴随华夏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所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

      所谓“福”,在过去是指“福气”、“福运”,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幸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

      取意“诗”“礼”有“雅”有“颂”

      石山镇荣堂村的“太古仙门”,太古在海南话中是很久很久的意思,太古仙门指的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究竟有多古老,通过仙门进入古村。整个村子就是一个火山石的世界——小路、墙壁、庭院、戏台、庙堂甚至磨具、石盆、石碗、石桌、石凳,都是用火山石做原料。说不清这个石头村到底有多少年历史,脚下是火山石铺就的村道,历经多年的风雨,多孔的火山石被磨光发亮。

      在离太古仙门北面约200米处,有一傍坡而建钟氏古墓。从碑文上得知墓主名钟明显,生于1122年宋徽宗壬寅年,卒于1187年宋孝宗丁未年,是海南钟氏迁琼鼻祖。据《钟氏族谱》记载:宋高宗在位时,适逢朝庭举行全国考试,钟明显高中进士,任官知县。因南方之乱,被封统领武官,领兵南下海南平乱,后解甲归田择居石山图头山村,今石山镇荣堂村。钟明显生育三男一女,长子钟维统出身于拔贡,次子钟维绪出身于岁贡,三子钟维纶出身于处士,父子俱贵,兄弟齐名,人称花萼联辉,历代子孙相传,散居全省各地。现已传至四十二代。如此看来,该村庄有近千年历史,可说是千年古村。村庄四面树木葱茏,花果飘香,如人间仙境。

      遵谭镇雅颂村,全村二百余户,近千人口,均为钟姓,走进村中,钟灵毓秀,村民厚朴,平淡而自然。问起村中老人,不知“雅颂”何意?自称是明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户部右侍郎钟芳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