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原汁原味疍家调进高校

28.11.2014  14:35

图为专家与观众一起探讨海南疍家调。刘洋摄
图为展演现场表演的疍家调《十月种花》。刘洋摄
图为郭番昌表演疍家调《骨排词》。刘洋摄

  中新网海南频道11月27日电(陈路路 裴晨冰)“祖宗漂流到海南,各种条件都困难,茅草盖顶住水棚,旧时人叫疍家人……”对疍家调情有独钟的三亚南海社区疍民郭亚清,27日晚在海南大学“民间艺术进高校——海南疍民的水上歌声”展演现场,献上了原汁原味的疍家调,令人回味悠长。

  这是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海南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活动。

  疍家调又称咸水歌,它的诞生,最初是疍家人为了抒发生活的孤寂和苦闷随口而唱,后来,这种口头文化经过传承和发展,成为了疍家人一种重要的精神生活载体。疍民无论是婚丧嫁娶,互诉衷肠,或是唱山唱水,唱花唱月,都以咸水歌作为一个重要载体。

  在当晚的展演现场,除了疍家人演唱《祖宗漂泊到海南》、《疍家鱼哥》、《咕哩美》、《水仙花》等经典疍家调之外,活动还邀请3名专家与观众探讨海南疍家调的理论内容,让观众既能欣赏节目,又能学习理论,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巨斌介绍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而存在,传承人被称为“活着的宝贝”。随着时代变迁,传承人锐减成为非遗保护的最大忧患。一方面,大批传承人渐入高龄,年迈体衰,面临传承困难。另一方面,非遗传承的困境来自于承继人才的匮乏。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很多人不愿再学习传统手艺。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海南大学艺术学院自2013年启动“琼古遗韵”项目,通过田野调查深入挖掘、整理海南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文化价值等,形成集文本、图片、乐谱、视频资料为一体的系列学术著作。

  此次展演活动,把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在今年暑期调研整理的海南八音器乐、琼剧、海南疍歌、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黎族打柴舞,以及儋州调声、临高渔歌等12个非遗项目,分5次在该院集中展演。(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