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01.12.2015  10:27

大笔纵横绘天涯
——海南“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本报记者 胡续发 周元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收官,海南岛最美好最丰收的季节开始了。

  回望五年,海南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拼搏实干,发愤图强,在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海南,这个中国沿海经济带“金项链”上的明珠,历经五年淬炼,愈发璀璨夺目。

  这五年,是海南自觉扛起责任担当,积极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伟大“中国梦”时代大局的五年;是朝着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宏伟蓝图进发的五年;是海南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五年;是海南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海南这五年,迈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抒写波澜壮阔史诗的区域缩影。

   坚持一个主题

  科学发展 绿色崛起

  今年底,海南又将创造一个举世无双的历史——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开通。

  这个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头号基础设施工程,架起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美好前景。它的建设历程,是海南扩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的生动见证,是海南攻坚克难、实干兴省的真实写照。

  “海南欠发达的省情,决定了加快发展仍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发展时不我待,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五年里,海南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明晰,闯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并为实践证明的发展道路——省第六次党代会作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激发起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

  沿着绿色崛起的战略航向,循着“十二五”规划的行动纲领,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带领全省人民大干苦干实干,在经济建设的蓝图上画出一条条漂亮的上扬线。

  从地区生产总值看,海南从建省到2006年突破1000亿元,用了18年;到2010年突破2000亿元,用了4年;到2013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只用了3年;2014年突破3500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1.1%,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12年突破2000亿元,2014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39.5亿元,总量是2009年的3倍,年均增长26.8%,比全国高9个百分点;

  从旅游主要指标看,2011年全省接待过夜游客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2014年突破4000万人次,达到4060.2万人次,是2009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旅游总收入485.0亿元,是2009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0%;

  ……

  海南经济不断加速,进入了一条持续健康向上的发展快车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回首过去五年,这是充满艰难险阻的五年,发展的每一步都来之不易,凝聚了全省人民的无数心血和汗水。五年间,海南有过坎坷,也经历了曲折。“威马逊”、“海鸥”等严重自然灾害,把海南磨砺得更加坚强;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博弈、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抗争,把海南锻造得越发睿智。

  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海南经济发展非但没有停滞不前,还屡次逆势上升,经济增幅和质量上形成“快于全国、高于全国、好于全国”的新常态。

  从项目建设看,从投资体量最大的西环高铁即将开通运营,到全岛田字型高速路网主骨架加快推进;从不用4年基本完成“吃住行游购娱”全业态齐聚的海棠湾,到琼北旅游龙头观澜湖项目投资逾百亿……五年来,海南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一批批资本体量庞大的重点项目接踵而至,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从改革攻坚看,从精简、提速行政审批事项,到率先全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改革,到多个农场移交市县管理……一系列张弛有度、缓急有序的改革布局,使得海南在变革大潮中愈显自信从容,前行的步伐更加坚毅有力。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再次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为海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扩大开放看,海南紧锣密鼓推动国家赋予的政策落地海南,购物退免税、26国入境免签证、游艇产业管理等一批国际旅游岛重大政策施行,使海南获得了开放的新优势;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启动,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设立,国际旅游岛政策效应释放到更宽领域;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大外事”成为海南走向国际化的助推器。

  从经济结构看,海南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在2010年实现历史性转型,由“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占比则逐年上升,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3.1:25.0:51.9;

  五年凝心聚力,五年挥汗如雨。一个实干奋进、自信图强的海南如初升旭日,冉冉而起!

   秉持一种情怀

  人民至上 民生优先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的便文村,一个偏居鹦哥岭南麓半山腰的黎族村落,几年间从原始落后迅速切换到靓丽新姿,让84岁的村民吉家元不敢相信,“活到80多岁,现在感觉真的特别幸福。

  便文村的变化起始于2011年。在省政府的扶持下,琼中采取“政府+银行+企业+农户”的模式,对全村34户民房进行改造。这个中部山区的古老村庄很快变了样。

  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还在发生,这样的民生情怀始终萦绕。

  人民至上,是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的执政思维,是一种情结、一种理念、一种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十二五”是个不寻常的历史时段。它是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决定性基础的关键时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海南决策层反复强调,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建成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五年,是海南民生投入力度最大的五年。小财政办大民生,海南每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

  这五年,是海南民生顶层设计日益完善的五年。一些原本由厅局、市县负责的工作上升到省级层面,变成全省的大事,保证了难题快速突破;民生事项逐一分解,明晰责任,设定时限,保证了民生事业推进。

  这五年,是海南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一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历史欠账得到解决,城乡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更是创下多个的“全国领先”——

  中部地区农民腰包鼓了。两轮“中部农民增收计划”,彻底改变之前中部市县农民收入增幅长期在全省垫底的窘况,增速年年领跑全省;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海南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城镇从业人员五项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新农合参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比国家计划分别提早2年和1年全覆盖,参保率均高于全国指标;

  住房更有保障。我省保障性住房累计开工建设40余万套,建成近30万套,惠及近100万城乡群众,覆盖率达28%,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愈发兴旺。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建设思源学校24所,提供优质学位4.7万个,让5.42万边远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上学。创新职业教育“三段式”模式,免除了16.6万名中职在校学生学费,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

  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工程全面开花,一张张笑脸绽放在田之垄、山之腰、海之滨。

   坚定一份理念

  生态立省 增绿护蓝

  俯瞰海南,蓝色和绿色是这里永恒的底色。碧空如洗,海水湛蓝,全岛六成以上土地被森林覆盖,一年四季绿常在、花不败。

  从生态立省到国际旅游岛建设,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海南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通过绿化宝岛、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立法、考核、优选产业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011年,海南启动“绿化宝岛”大行动。截至2014年底,全省实际完成造林合格面积达154.7万亩,全省规划造林绿化任务完成率为103.13%,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提升了近2个百分点。即使去年遭受了两次强台风重创,海南森林覆盖率仍稳定在61.5%以上。

  仅仅增绿还不够,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一直是我省的重点工作。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全省实现了每个市县都建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目标;开工建设了一批垃圾处理设施和转运站,全省80%以上的乡镇实现了垃圾清扫保洁;海口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加紧建设,三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餐厨垃圾处理站改扩建项目投入运营;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在立法上,我省实行林地省级统一审批,明确停止审批建筑砂石料以外的其他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突出对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潟湖、河口等脆弱海洋生态区域的保护。通过退塘还林等方式精心修复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立法明确四至,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保护区。

  在改革上,我省去年率先在全国实行省级以下森林公安垂直管理。通过执法体制、行政体制、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创新改革,全省森林公安执法办案力度明显加大,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能力显著提升。改革仅5个月以来,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数量就增长近50%。

  在考核上,取消对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的GDP考核,更加突出政绩考核的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导向;努力落实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纳入市县政绩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约谈、曝光节能减排考核未达标的市县和单位并督促整改。

  海南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亩产效益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引导下,海南把亩产投资、税收、就业、能耗、排放作为优选项目的标尺,把用最少资源产出最大综合效益作为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发力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循环产业。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行业巨头相继布局海南,便是省委、省政府为海南绿色发展诚意力争的最好体现。

   聚合一种力量

  从严治党 转变作风

  海南乐东,今年不仅成为全省瞩目的焦点,更是在全国叫响。

  6月底,乐东县委书记林北川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7月,海南践行“三严三实”真抓实干促发展现场会在乐东召开。10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央媒在重要版面和时段,连续播出解密乐东之变的相关报道;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乐东经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一个边海小城成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这并非偶然。

  “十二五”期间,我省以作风建设为重要抓手,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持续整治“庸懒散奢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琼岛清新之风劲吹,呈现政通人和的景象。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执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二十条规定。“三公”经费支出减了、调查研究实了、文山会海少了、领导占用的报纸电视版面小了……一项项写在纸上的要求,变成了海南老百姓最真切的感受。

  “好的作风、好的政风,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速度和质量”,省委六届三次全会强调要“举全省之力向庸懒散奢贪开战”。据统计,仅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全省就清理“吃空饷”人员446人,通报批评757个单位、1573人;对1068名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辞退处理201人。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严治党、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而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严肃的党内整风。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从2013年7月开始,全省21877个党组织、484600名党员分两批参加了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思想的洗礼、心灵的净化。

  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今年5月在我省启动。我省在充分发挥乐东榜样作用的同时,开展了反面典型警示教育,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

  在抓作风的同时,我省召开省委六届六次全会,出台意见落实“两个责任”,焊牢不能腐的笼子、形成不敢腐的震慑、筑牢不想腐的防线。

  为了强基固本,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整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班子,选派机关党员干部担任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基本完成全省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

  一系列抓党建的切实举措,抓出了好作风,实现了作风正、民心顺、海南兴。

  从西环高铁征地拆迁到抗击超强台风,海南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亲民务实的模范典型,这是我省党建成果的生动展示,也成为海南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帆悬风正今又是,勇立潮头唱大风。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十二五”正在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启,海南人民从此再踏新征程。

  在又一个催人奋进的时刻,我们坚信:明天的海南,必将描绘出瑰丽画卷!

  (本报海口11月30日讯)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