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者刘巧数十年坚守临床一线 每周末一次市县巡诊

04.05.2016  22:41

      原标题:海南医者刘巧数十年坚守临床一线每周末一次市县巡诊

      刘巧在为患者诊治。(图片由刘巧提供)

      每天接诊几十个患者,还主持了多项研究课题,担任了8家医学杂志编委,申请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撰写了25部医学著作,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医学科普文章300多篇,带领团队研制了20多种皮肤科院内制剂……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把时间利用到极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名誉院长刘巧如何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还能为5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传承人授业解惑,并且连续将近8年坚持参与“飞鸽行动”(每个周末一次市县巡诊)?

      走进“刘巧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块写着“厚德、博学、专技”的六字牌匾。这是刘巧对自己的要求、对患者的承诺,也是他对“工匠精神”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专技”二字,要求医者要同能工巧匠一般,掌握专业知识、创新诊疗方法、探索新的领域,刘巧补充:“但与工匠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鲜活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术倾心的同时,对患者付出真心、细心、耐心。”

      曾经,皮肤病在海南只是一个“小科”。在1994年刘巧随着“闯海潮”的余波上岛之前,岛上没有专业的中医皮肤科,对本岛皮肤病患者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病谱。转眼20余载,刘巧所在的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三级皮肤病专科医院,而他本人也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

      成绩的背后淌着汗水,无数个埋头苦干的日子铸就了响当当的招牌。

      为了摸清海南皮肤病患者发病特点,刘巧一方面通过门诊工作,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走遍全省各地开展义诊活动,双管齐下积累病例、寻找共性。他发现,海南高温高湿,由此引起的各类湿疹、皮癣、荨麻疹较为常见,于是大胆提出“皮肤病毒邪发病理论”观点,并大力研制新的皮肤科药和诊疗方法,采用药浴、激光、中药汽蒸、封脐疗法等中西医结合为患者诊疗,疗效显著。

      一次,临高县某村在接受义诊体检时,查出了一家四口均患罕见鱼鳞病。刘巧得知消息后当即赶往临高,在省卫生厅、省民政厅、海南省医疗救助基金的支持下,将4名患者接回医院免费治疗。他不以治愈患者为唯一目的,而是在诊疗过程中不断摸索,从母子二人身上找到了鱼鳞病病因与遗传基因相互关联的重要突破口。

      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他的门诊预约总要排到三个月后。那年,一位年仅7岁的脓疱型银屑病小患者从江西来琼求医,小小的人儿浑身脓疱、高烧不断,嘴里嘟囔着:“我不行了,我会死的……”

      刘巧判断,因为小患者所长的是非感染性脓疱,不能用常用的消炎方法为其退烧。那段时间里,他苦思冥想,从满满两个壁柜的古今典籍里寻求答案,最终用中医辨证治疗成功控制了患者的体温。后来,这一诊疗方法很快在业界推广开来。

      如今,这位曾经“体无完肤”的小患者和平常孩童没有两样。因为信任刘巧,他们一家还让他留在海南读书。说到这里,刘巧露出慈爱的笑容:“那孩子学习成绩可好了!”

      永远精雕细琢,永远不知疲惫,或许正因如此,已经54岁的刘巧虽然身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但仍然在海南医疗队伍中保持着较高的日单次门诊量。

      他不轻易退居二线,因为知道所有的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尽管已经在医疗战线摸爬滚打几十年,但传承千年的中医博大精深,我还需要更多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