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制度创新案例批次过十数量破百!

13.12.2020  00:20

  12月12日上午,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批12项制度创新案例集中发布。

  这次发布之后,海南省发布制度创新案例“批次过十、数量破百”,体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制度创新工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这次发布的12项制度创新案例分别是:

  1、创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涉外律师服务

  ◆具备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实行公司化管理,允许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公司制律师事务所。

  ◆允许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专利代理人等其他专业人士成为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允许外国和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律师事务所驻海南代表机构依照有关规定从事部分涉海南的商事非诉讼法律事务。

  ◆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设立资产数额降至10万元。

  ◆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设立人数和设立资产数额,分别降至10名以上和100万元。

  ◆律师业务扩展到“代为办理招商引资、商标、专利、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法律事务”。

  实践效果:截至2020年10月31日,引进1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海口设立代表机构;新设立香港与内地的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2家;全国首个非法律专业人士作为合伙人的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落地。

  2、离岛免税进口化妆品抽样即放行

  ◆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特定附条件放行创新模式,对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离岛免税化妆品,抽样合格即放行通关。

  实践效果:被命中抽样送检化妆品的放行时间从7天压缩至1小时内。

  图片

  发布会现场。王子谦 摄

  3、创设便捷高效的国际船舶登记程序

  ◆明确在海南全岛依法设立的企业所有、融资租赁或光船租赁的国际船舶注册船籍港为“中国洋浦港”,享受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出口退税政策和加注保税油相关政策。

  ◆将原来实行的初审、复审、审批三级审查制度改为初审、审批两级审查。

  ◆对涉及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签注的18种船舶证书、文书实施并联办理。

  ◆允许申请人先行在线申请办理国际船舶登记,在领取登记证书时补交符合要求的书面材料。

  ◆对转籍到“中国洋浦港”登记的船舶,保障船舶在转籍期间的正常营运。

  实践效果:将单个事项办结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最多2个工作日办结所有并联办理事项,平均为每艘国际船舶节省近90%的办证时间,使国际船舶提前15天投入营运,预计增加约60万元的营运收益。

  4、南繁基地植物检疫联巡联检

  ◆创新实施了南繁植物检疫联合巡查由全国各省的植物检疫机构、科研单位共同开展。

  ◆各省南繁单位可在线办理南繁产地检疫申报和南繁登记等审批手续,办理结果可快递送达。

  实践效果:产地检疫覆盖率同期提高10%以上,样品判断准确率达100%。2020年9月以来,产地检疫申报单位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20%以上。

  5、创建管理体制扁平化、土地置换规范化、科研合作国际化的国家公园新模式

  ◆首创扁平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双重管理的国家公园综合执法管理机制。

  ◆开创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的生态搬迁新模式。

  ◆打造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海南长臂猿联合攻关新机制。

  实践效果:将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等生态区位最重要的区域纳入实施严格保护;生态补偿项目对居民收入增加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占总体贡献的60%以上;国家公园研究院已汇集了国内外300多名优秀人才。

  6、创建市场导向人才评价引进新机制

  ◆将海南自贸港所需各个领域、各个类别人才纳入评价范围;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采取反映薪酬水平的纳税额评价人才;破除唯“帽子”倾向,不再保留引育性人才项目“帽子”;将国际上所公认的人才评价指标尽可能纳入进来;与时俱进、不拘一格评价新业态人才。

  ◆创新“四方目录”引才模式,建立由“企业提出用工需要、行业协会梳理汇总、主管部门把关调整、外专部门对外发布”的外籍人才工作许可管理机制。

  实践效果: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新设外资企业数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超过100%,有11000多名外籍人才来琼工作居留,同比增长超过50%。

  7、打造政务信息化、生活线上化、服务链上化的“码上办事”综合平台

  ◆实现政务事项的掌上预约、掌上办理、掌上跟踪,平台提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2691个,已接入可掌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559个、公共服务166个。

  ◆整合个人身份证、驾驶证、社保卡等个人证件,接入19类常用法人证照,打通医保卡、社保卡、健康码、乘车码等各类卡码环境。

  实践效果:“码上办事”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130万,周活跃用户达30万;吸引1500余家商户入驻,覆盖交通出行、航空、跨境购、离岛免税、餐饮等多个领域。

  8、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用票即时办结

  ◆赋予入围优质企业最大尺度“用票自由”,“白名单”企业在线自主申请调整发票数量或最高开票限额,税务机关即在线“免检用票、即时办结”。

  ◆执行“白名单”企业出入“动态管理”。

  ◆设定“白名单风险体检”程序,把好“三道关”严控企业“用票风险”。

  实践效果:截至11月9日,海口入围“白名单”企业共14139户,惠及全部正常用票一般纳税人的72.27%。

  9、“评价增信+金融服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建立一套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评价指标体系,共涉及四个方面9项指标。

  ◆对已进行综合评价的申贷企业,银行按照“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原则,在贷款方式、贷款条件上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按等级享受银行信贷政策。

  ◆对选择“综评贷”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精简贷款材料,简化审批流程;对资料齐全的,当日受理,原则上调查完后48小时内完成审批。

  实践效果:目前海南已发放“综评贷”6笔,合同金额合计1亿元。

  10、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

  ◆率先在全国立法推行了“便捷、高效、共享”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新模式。

  ◆将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范围从本省户籍人员扩大至享有本省公共服务权益的人员。

  ◆推动一卡通整合、民生待遇补贴进卡、一网通办等,已整合财政惠民一卡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银行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银行卡(存折)、原医保卡、公积金卡等5种领取补贴待遇公共服务卡,和旅游年卡、读者证等旅游文化2种行业服务卡。

  实践效果: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持卡人数达到918万,覆盖全省944万常住人口的97.24%;第一批一卡通服务管理事项397项,已经实施300项,覆盖到26个政府部门。

  11、中外合作办学部省联审联批

  ◆在全国首创本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部省联合审批新模式,由教育部和海南省联合审批。

  ◆修订发布部省联合审批办事指南,明确所需材料、要求、程序等内容,提高审批透明度;对海南申报的机构,由部省联合专家组上门服务。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属地管理职能,建立质量评估保障体系,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办学质量开展评估与认证。

  实践效果:部省已联合批复了4个机构和3个项目。第一所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落户海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医学院。

  12、打造常态化、精准化、全面化廉政风险跟踪监督机制

  ◆推动省本级与28个市县区及重点园区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三个系统上下联动、同步部署开展跟踪监督工作。

  ◆建立“业主单位+监管部门+监督部门”三位一体跟踪监督新模式。

  ◆把监督关口前移,开展前期预防工作的同时开发跟踪监督系统平台,将81项日常监督评价指标嵌入系统进行日常考核。

  实践效果:截至目前,1200多个序时滞后项目得到加快建设、1600多个项目超过序时进度。

  来源:海南头条NEWS

  作者:黄艺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