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南农补腐败环节 看“硕鼠”如何养成(图)

05.08.2015  18:06

  近年来,随着农业快速发展,海南省涉农资金投入逐渐增长。然而,这笔被农民群众称为“民心钱”、“暖心钱”的资金,却面临着被一些基层干部利用手中权力,索贿受贿、吃拿卡要的风险。去年9月至今,海南省开展了涉农资金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一年不足,就立案查处了30人,追回不当发放的涉农补贴约1890万元。

  仔细分析这些案件,结果令人忧心:农业补贴资金流失问题,已从小打小闹的“跑冒滴漏”,发展到出现了局部地区的“管涌”现象,这现象背后暴露出的是管理、分配和监督的诸多问题。

   蹊跷

   400多亩不存在的大棚

  332万元补贴哪去了?明明只有584.04亩,摇身一变成了1000亩,大棚整个批准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竟然都能顺利通过!

  炎炎夏日,由于许久不下雨,天气闷热不已。儋州市新州镇的新州洋瓜菜设施大棚,一排排望不到边,大棚里却见不到蔬菜,土地也已闲置许久。一位骑摩托车经过的村民看到记者在采访,停了下来:“从去年到现在,这大棚都没种菜,太浪费了。

  在对风光不再的新州洋瓜菜设施大棚衰败至此表示惋惜之时,他或许并不知道,这里还曾牵出了轰动整个儋州的市原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兼儋州市水务局局长符德壮涉嫌受贿、玩忽职守一案。

  去年4月,儋州市审计局启动一轮对全市2011年—2013年财政补贴大棚资金的审计,发现存在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现象。同年5月,在市审计局的协助下,儋州市检察院安排反渎部门提前介入,对全市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的瓜菜大棚进行逐一排查。

  在和当地村民交流土地使用情况时,一个出人意料的情况出现了:2010年9月1日,佳龙合作社与儋州市新州镇新地村委会签订《土地租赁承包合同》,承租土地584.04亩,后该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如原(另案处理)私自将其篡改为1183.14亩,并向儋州市农委申报建设1000亩瓜菜大棚,申请财政补贴资金800万元。

  明明只有584.04亩,为何摇身一变成了1000亩?大棚整个批准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是如何通过的?“经过分析,我们判定极有可能存在贿赂问题。”儋州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廖林发解释说,符德壮当时是市农委副主任,分管农业,在大棚项目中,具体负责的工作就是审核大棚验收相关材料,并在棚主提交的资金报账申报表上签名作意见,所以我们将其作为调查对象。

  随着调查深入,符德壮一案就此逐渐浮出水面:在申报过程中,符德壮未认真审查建造大棚申报材料、验收材料等,未能发现大棚大量虚增的事实,便审核签字予以通过,致使儋州市财政局按1000亩以每亩补贴资金8000元拨付给佳龙合作社,造成财政补贴资金被骗332.768万元。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检察机关在随后对李如原涉嫌诈骗的调查中,又发现了符德壮收受李如原好处费的事实。

  今年6月5日,儋州市法院对符德壮一案做出判决:以涉嫌玩忽职守罪、受贿罪判处符德壮有期徒刑12年。

  记者还了解到,案发后,佳龙合作社向市财政局退回56万元的大棚补贴资金,尚有财政补贴资金276.768万元未退回。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