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产品加工发展遇四大“拦路虎”

06.06.2015  20:34

  5月21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研究部署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12项研讨课题,强调进一步发展壮大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产业,为海南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打牢根基。

  这12个海南特色产业就包括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如何使农业“高效”,深加工显然是其中的必选课程。

  5月22日、23日两天,刘赐贵在文昌实地检查调研时,对春光食品有限公司立足椰乡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海南特色农产品牌,并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表示赞赏。在热科院椰子研究所,刘赐贵指出,海南是椰子故乡,要注重延伸椰子产业链。

  一公斤咖啡豆,卖鲜果价格25元左右,而加工调制成咖啡则卖到2000元;一个椰子,鲜果零售价格仅7元,而加工成椰子粉、肥料、布料等,可以卖到45元;加工是做强做精海南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初长成,已形成果蔬、水产、畜禽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但加工品种单一,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

  海南农产品加工业为何发展较为缓慢?在前进的路上有哪些“绊脚石”?在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使命面前,未来海南农产品加工业又该如何发展?

   海南农产品加工“加出”了什么?

   加工业带动种植业 鼓了百姓钱包

  5月,雨后的清晨,踏着阳光,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翁村村民王家远扛上一把小铲,走进静谧的竹林下,鲜嫩的竹笋在铲子下破土而出。

  “进入雨季,竹笋到了丰收季节,每亩麻竹笋每周能挖400多斤,价格也高,1元/斤。”王家远说,现在家里一共种了100亩麻竹。挖完竹笋,王家远就近将鲜笋拉到粗加工点,过秤,销售。

  在加工点,一口巨大的煮锅内,水开始沸腾,工人将已经浸泡过的竹笋倒进锅里。旁边的黑板上,写着竹笋粗加工的工序。随后,这些已经进行过粗加工的竹笋制品将送往设在白沙邦溪镇工业园区的竹笋加工厂进行进一步加工。

  加工业带动了种植业的大面积发展,目前白沙全县已经种植麻竹4万多亩,加上四季竹、材竹等,共有11万亩,总产值2.3亿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白沙种植竹笋历史悠久,但是竹笋真正发展成为产业,还只是7年前的事。那时白沙县委、县政府决定改变农民收入过度依赖橡胶的局面。调研发现,作为山区,白沙适宜种植竹子,农民也有零星种植。但是竹笋如何做成产业?白沙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过去农民种植竹笋主要是供自己食用,一般都是鲜笋,但是鲜笋容易变质,没法“走出白沙”,经过分析后,决定引进加工企业。

  如今,加工成的“白沙酸笋”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不仅开拓了上海、浙江等国内市场,还远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虽然白沙竹笋加工还不“”、不“”,仍然属于粗加工,但是已经逐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让白沙竹笋从自给自足的农家产品变成了供应全国市场的商品。此外,白沙绿茶、鹧鸪茶、牛大力等也是如此,在加工企业的带动下逐渐发展。

   遇上瓜果菜价跌滞销

   加工企业来“救火

  近年来,海南瓜果菜时有价跌、甚至滞销现象,而此时,总会有人提出海南农产品加工业薄弱是造成价跌滞销的一大原因,也有不少人呼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经常出现农产品价跌滞销难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关联性、带动性强的产业,它可以把种植业、养殖业、销售业等相关产业组织带动起来。不过,并非所有的加工都能够带动种植业。不少农产品,在加工环节可谓利润丰厚、附加值高,而在种植环节则是一个低收入行业。

  例如咖啡,1公斤咖啡豆调出香浓咖啡销售,可以卖出2000元。而海南农民销售一公斤咖啡豆仅为25元左右,不仅难以赚钱,甚至亏本。这也造成,终端打着“海南咖啡”品牌销售的有6000吨之多,而海南产咖啡干豆仅200吨左右的怪象。

  而对于海南农民比较关注的瓜果菜来说,通过加工业提高销售价格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可以解决次品瓜果的销路问题。

  去年冬,海南青金桔面临“寒冬”,价跌至0.3元/斤,不少农民呼吁加工企业收购。作为海南省水果深加工企业海南诚利集团在青金桔种植密集地区设置收购点,以每斤0.5元的价格上门收购。“0.5元/斤的价格,还是不能保本,但能赚回采摘的工钱,亏得较少一点。”海口绿悠谷合作社负责人符慰之说。

  而加工企业能否再提高收购价,让农民保本盈利?海南诚利集团董事长潘成立介绍,10吨青金桔可以加工成1吨青金桔粉,每吨青金桔粉的销售价为5万元。这相当于每吨青金桔的售价仅为2.5元/斤,远低于7元/斤的青金桔夏季收购价,如果算上各种成本,加工企业能够承担的收购价也仅在0.5元/斤—0.8元/斤的范围内。

  木瓜、椰子等也是如此。12吨的木瓜只能加工1吨的木瓜粉,木瓜粉的销售价为5万元/吨,而海南木瓜动辄2元/斤-3元/斤的田头价,让不少加工企业望而却步。椰子更是如此,海南椰子粉有八成以上是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椰子原料。

  无论是卖新鲜瓜果,还是卖加工产品,销售的都是“商品”,如果将新鲜瓜果卖给加工企业,那么瓜果就成了“原料”,卖原料的价格肯定要比“商品”的价格要低。

  不过,“原料”的质量要求比“商品”低。潘成立说,生鲜产品销售讲究品相,但是加工对原料品相没有要求。“现在,海南有许多农产品质量好但是因为品相差而销售不出去,加工企业可以将其变废为宝。

 [1]  [2]   [3]   [下一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