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期”本土文化厚重可与旅游结合发展

08.09.2015  18:31

      原标题:海南“公期”本土文化厚重可与旅游结合发展

      “闹军坡”

      海口新坡冼夫人文化节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海南的“公期”(含“闹军坡”)活动都显得格外热闹。整个“公期”时间跨度之长、涉及村庄之多、参与人数之众、活动场面之盛,实乃国内罕见。而很多地方的“公期”民间也上演了不少令人震撼诸如“上刀山下火海”等颇带神秘色彩的节目。对此,民俗专家认为,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作为本土文化的“公期”可以再去其糟粕,扬其精华,把这种本土文化做成文化品牌。

      “闹军坡”民俗普及海南

      几乎每年农历二月,在海南的不少乡村里,时常会传出阵阵喧天震耳的锣鼓声和鞭炮声。在乡村里,人来人住,热闹非常。这正是群众举行传统的祭“婆”(祖先或历史人物)活动,这是海南人的重大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海南人俗称“闹军坡”。

      “军坡”是海南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源于唐代,为纪念六世纪我国岭南著名俚人首领冼夫人治琼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每年从农历二月开始至五月底,海南各地乡村在各自固定的时间闹军坡,其时家家户户宾朋满座,喜宴丰盛,古往今来长盛不衰。群众试图以这种形式期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海口的新坡镇,在海南,军坡节有“大军”“小军”之分,“小军”年年闹,“大军”五至十年闹一次,闹“军坡”比过春节还隆重。每到军期,村民便把“婆祖”接回村里。“婆祖”回村后,先到各家各户巡游,“婆祖”巡游象征着视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给民带来福音,每到一处人们便敬香磕头,以示对祖先的怀念、敬仰与尊重。

      神秘的“公期”节目

      当地百姓认为,为了感谢“婆祖”的恩德,村民便把她安放在祖庙神台前,供人们祭祖。象征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各类食品,家禽等贡品摆满祖庙前,各家各户搀老携幼,集体跪拜,人人都祝愿着年年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场面颇为壮观。家中的亲朋好友也前来作客,来人越多,人气越旺,主人就越高兴。装军、舞狮(也有舞虎的)、舞龙,格斗比武、“上刀山,下火海”,钢针穿腮帮游行;各路兵马各显神通,好是威风!引来众人围观。琼剧、木偶剧团被请来演出助兴,热闹通宵。

      当然,在正常的祭拜之外,如今很多地方的“闹军坡”还保留着很多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节目。如“串杖”是闹军坡中的一种最具刺激性的仪式,被刺穿的嘴巴不仅没有流血,事后也没有留下疤痕。如在定安县的不少地方,如今还保留着很多这样的节目。这种神奇的节目往往令很多观众口呆目瞪。

      据海口市新坡镇冼夫人纪念馆的杜瑞道说,“上刀山”步子要“稳、准、狠”,一脚踩稳,绝不能移动,这样便不会被割伤。“下火海”关键在那一口水,水喷洒上的瞬间可起到降温的作用,脚迅速划过可保无恙。当然也有民俗专家指出,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关键是迅速消毒、止血,所用药物便是一种神奇的草药。虽然药方不得而知,可止血功效却立竿见影。

      “公期”所含本土文化的旅游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2年海口市第十一届冼夫人文化节期间,仅在海口市新坡镇就接待了十数万的游客。如今的新坡冼夫人文化节经过十多年的操办,不仅成为当地民众的一种正常的祭拜活动,也成为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今年3月1日,正值文化节开幕式之时,南海网记者在新坡镇冼夫人纪念馆里也看到不少来自内地的游客。他们都是怀着对冼夫人的崇敬,来到这里观瞻一个具有民俗特色的节日的。

      民俗专家冯仁鸿认为,其实,从闹军坡到文化节,人们对冼夫人的怀念和景仰不变,只是纪念形式更加健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群众和游客更能了解冼夫人的事迹。而经过多年的操作,如今的文化节已经形成一个地方品牌,也成为海南民俗文化的品牌。

      专家认为,新坡冼夫人文化节的成功操办,一方面说明民俗的东西也有引导开发价值;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掘和改造更多的民间活动,使它成为健康、娱乐、文化与教育的节庆节日,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添光增彩。据了解,目前,海南除了“闹军坡”、“公期”、“婆期”之外,还有诸如“白马雷公庙”(秀英)、“峒主文化节”(琼海)、“天后娘娘节”、“水尾圣母节”(东部沿海)等皆可开发。只要政府部门加以引导,随着人们对这些节庆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如今的海南“闹军坡”及“公期”活动就能焕发出新的文化魅力,海南千百间庙宇也一样像新坡镇冼夫人纪念馆一样逐步被开发为旅游胜地。不仅可以成为民俗文化专题教育基地,也可以成为海南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