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全省齐心迎战罕见强降雨 各方伸出援手助灾区

22.08.2016  16:38
  一场吞噬山河家园与鲜活生命的洪灾过后,把被毁坏的田野村庄重整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我们要走多远?

  抚平遭受创伤的百万人们的心灵,从摧毁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情,我们需要多久?

  3天来,行进在灾区的土地上,走进村庄,走上街头,人们开始了充满希望的家园重建:收割所剩不多的水稻,插下反季瓜菜的秧苗;大片的蕉林里,农民认真地清洗着香蕉叶;灾后城市的街道,逐步恢复本来洁净的面貌……

  我们相信灾难挡不住生命蓬勃,当大地再次开满鲜花,“洪水宝宝”回到了温暖的小家,孩子们可以重现爽朗的笑声;我们相信信仰支撑人民前行,当灾难激活人们捍卫家园的强烈情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洪救灾的时代精神,将成为激励海南绿色崛起的思想航标,成为汲取奋进建设的内生力量,必将长久留存在海南发展的血脉当中。

   科学决策

  早预警、早防范、早转移,赢得宝贵抗洪时间

  日历再次掀到了这一页:2016年8月14日至19日,台风“电母”给琼岛带来罕见的强降雨,19个市县176个乡镇140.6万人受灾,猝然而至的凶猛洪水,全省动员的生死救援,生命至上的坚定信念,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2016年8月12日,海南省“三防”办接到国家防办关于做好防范强降雨的通知,提早开启了防御部署。省气象局、省水文局滚动预测预报风水雨情,并与国土部门联合发布预防地质灾害气象险情预警。

  8月14日至19日,全省普遍降大雨到暴雨。按照以往人们的印象,没有在海南岛登陆的台风往往多是给本地带来充沛雨量,然而诡异的“电母”横扫北部湾,走势十分惊险,给海南岛带来暴雨如注。

  灾情猛而急,各级政府的应对却有条不紊。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科学调度,省委书记罗保铭紧急作出批示,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省长刘赐贵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全面部署防汛防风工作,并亲自带队深入抗灾一线;省“三防”总指挥部根据雨情将防汛防风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到Ⅲ级,进而提升到Ⅱ级。

  我们究竟面对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席卷琼岛,强降雨雨量大时间长,海南岛西部的儋州、昌江、临高、白沙、东方等市县多地告急,道路、农田、村庄被淹,水、电等基础设施损毁。多数市县中小型水库在已经泄洪的情况下,仍出现水位狂涨,溢洪可能性极大,山洪地质灾害迫在眼前。

  在临高临城,县水文站监测显示,全县平均降水量超800毫米,老水文人王燕坚翻遍全县所有水文历史资料,数据可支撑到1966年。“50年来,如此大的降水,资料里从没见过。

  灾难,考验着党委、政府迅速作出科学判断的能力,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告急!18日起,省政府成立5个抢险救灾督导组,分赴受灾较为严重的儋州、临高、东方、昌江、白沙指导抢险救灾工作。省交通、民政、卫计、海洋、工信、电网等部门共派出33个工作组,奔赴一线检查督导防汛防风抢险救灾工作。

  抢险中,海南军、警、地联动,充分发挥军警抗洪抢险救灾主力军、突击队作用。各市县党委、政府负责人均在一线坐镇指挥,乡镇干部与军警部队战士冲在前线抗灾。

  科学决策和迅速反应的强大动力,于洪水面前释放出了内蕴的抗灾能量,为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赢得最为宝贵的时间。

   抗洪脊梁

  各级党员干部挺进在前,凝士气打硬仗

  面对洪灾,冲锋与坚守,都是一场场硬仗。我省各级党员干部在洪灾面前为群众筑起的“生命线”,挺直不屈,大勇大爱,是旗帜,更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如果不是县委、县政府全力搜救,我们就回不来了!”这是临高县临城镇西田村获救村民邓学宝的感慨。那一晚,大雨中,他与另外8名村民途经临城镇德老村彩门东侧路段时,被洪水冲走。

  经历过洪水围困的人们,忘不了那无助的恐惧和绝望。接到警情,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县长曹文立即出动,带领应急救援队一起赶到现场。汪洋一片,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洋,冲下了车,就有可能再也上不来,可人民的生命和利益至上,没有片刻犹疑,党员干部奋不顾身地冲了出去。

  得救了的农民从铲土车上跳下来的那一刻,“噗通”一声跪在了恩人的面前,流着泪说,“没有你们,就没有了我们的命……

  在儋州,羊坊村农民高奎兰对这场灾难心有余悸,“水都淹到了大腿,差点跑不出去,幸亏镇干部将我们接出来,送到安置点。

  灾情在延续,群众的生活也是头等大事。东成中学学生宿舍内是儋州临时安置点之一,为了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市民政部门和镇干部早早买来矿泉水、面包和蛋糕等物资,整齐地摆放在宿舍里。

  “早上我还喝了好几碗肉粥,贴心,真是辛苦他们了。”高奎兰满怀感激地望着站在一旁的东成镇副镇长高美梅。

  东成卫生院副院长颜树强正逐个给安置点的老人量血压。“阿婆,你的血压有些高,我给你开硝苯地平片吃,您可要按时吃药啊。”这位90岁的老阿婆,是颜树强一天里遇到的第6位高血压病人。

  在狂风暴雨中,在滔滔大水中,我们看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实干担当。在及腰的洪水中紧急抢修设施、挨家挨户转移留守老人、用塑料盆营救独自被困在家的婴儿……一个个温暖的瞬间,让我们看到温情,看到了责任,看到了担当。广大党员干部抢险在前、冲锋在前的身影,是暴风雨中最美丽的风景。从他们身上显现出来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正是最可倚仗、最有威力的抗灾“法宝”。

  8月20日下午,洪水渐渐退去,日照田野,满目创伤。

  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受灾各市县党委、政府都没有双休日,组织干部群众抓紧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防疫工作,积极组织农民抓紧灾后恢复生产,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洪水中受灾严重的医院、小学、安置点,一拨拨救援物资持续不断地运送过来;群众主动加入到城市垃圾清理工作……

   抗灾之力

  军民携手共御灾害彰显海南力量

  得知孩子牺牲噩耗的谭琳丽几乎是一路被搀扶着才赶到了临高。“儿啊,妈妈想替你去救人!”8月20日凌晨3时许,抗洪英雄欧阳文健的父母见到儿子最后一面时泣不成声,天人之隔溢满痛楚和悲伤。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暴雨可以摧垮家园,却不能摧垮灾难中坚挺的脊梁。

  大灾面前,数千名部队及公安武警消防官兵无畏无惧,与灾区人民携手,众志成城,舍身忘我地连续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成为抢险救灾的排头兵、灾区群众的主心骨。生命的意义,在拯救中升华。

  8月19日凌晨2时半,风急雨骤。

  儋州市新州镇政府,应急灯闪烁。满载救灾物资的军用卡车整齐停放在镇政府大院,驻儋预备役某部50名战士组成的救援队整装待发。他们将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转移被洪水围困的新地、西边、赤坎堤和新州居委会的群众。

  “险情不解除,我们决不撤退!”干事聂桥明表示。

  这是誓言,更是承诺。

  当晚,新州连夜转移群众600多人。“转移的时候积水已有2米多深,幸亏干部及时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新地村村民李美艳心有余悸,同时充满感激。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大芬水库水位3小时上涨了1.1米,差一个拳头的高度就要漫过坝顶,距离水库只有300米的才地村岌岌可危。

  前来昌江驻训的解放军南方战区陆军某旅两个抢险突击队,接到命令后迅速进场,连续奋战7个多小时,用沙袋筑起了一条长200多米、高60厘米的防洪堤。“战士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确保下游群众的安全。

  年近五旬的村民韦琼桂一直跟着战士们在大坝上装沙袋、扛沙袋,直到险情排除。“解放军都过来帮我们了,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自己做一点是应该的。

  在重灾区儋州市海头镇,海防十一团和儋州消防支队官兵更是在午夜顶着狂风巨浪,冒死出海救援失踪的16名船员。船员家属和附近居民纷纷过来支援,甚至自发制作糕点慰问救援官兵。经过连续12小时的海上奋战,全部船员于次日中午营救上岸,船也己拖回港中。

  “就连死神都惧怕他们!”一名镇干部发出这样的感慨。

  他们是真的勇士!他们是海南不屈的脊梁!大灾面前,军民携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用大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大爱驰援

  各方伸出援手,灾区涌动正能量

  8月19日,暴雨肆虐,临高县人民医院断电断水。次日凌晨,南渡江的洪峰朝临高扑来,医院一楼已成泽国。“孤岛”医院,全线告急!

  “县人民医院停水停电不停工!”院长陈卫东的话,让全院人员都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正是在这样的承诺下,从三亚、从海口、从儋州等地驰援而来的民间救援力量自发组成了“洪水艄公”,将一个个急症患者接送于医院和县城之间,紧紧连接起生命的纽带。

  “患者及家属,这是我们用橡皮艇接送最多的人。”赶来驰援的三亚救援队志愿者覃如钢说。不仅是他们,消防、边防、志愿者、村民及患者和家属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前来支援。

  8年前在汶川地震中受灾,如今在海南经营吊车租赁的四川绵竹人刘应平,在电视上看到位于海口丘海一横路的海南果菜副食品公司宿舍小区土质边坡突然坍塌,抢险人员在大雨中扛着沙袋艰难地爬上边坡的镜头后,他心里特着急:“这也太辛苦了,要是能用上吊车就快多了。”他赶紧打电话给舅舅谭榜勇,下午两人就开了两辆吊车来到坍塌现场支援。

  “劫后余生的我们吃住都是部队官兵和志愿者免费提供的,足足吃了6个月的‘灾饭’。”刘应平满怀感恩,“今天晚上没雨,要抓紧加固,我晚上就守在这里不回家了。

  在儋州市木棠卫生院,来自海医附属医院外科、皮肤科、消化科、呼吸科、骨科的7名医生正开展义诊活动。“儋州水灾严重,容易出现肠道疾病和皮肤病,我们前天晚上就从海口赶过来了。”海医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说,“这两天,每个医生平均看了几十个病号,他们大多数人因脚部长时间泡水而出现溃烂,必须及时处理。

  在一条条通往灾区的“生命线”上,公务车、出租车、私家车昼夜不停行驶,为灾区群众送去水、食品、药品、帐篷等各类救灾物资,浓浓大爱源源不断涌向灾区,他们汇成了抵御暴风雨那一股最有温度的力量。

  ……

  一场洪水灾害,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同赴患难、守望相助的深情凝聚于此,将上下携手、风雨同舟的力量倾注于此,将以人为本、科学抗灾的理念展现于此,将机制协同、握指成拳的优势印证于此,而这些在灾难中重新生长起来的东西,终将成为最宝贵的财富,永恒绵延于琼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