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海南住宅新技术论坛专家观点集锦

01.09.2014  12:48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海南省建筑设计院主办,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支持举办的“宜居家园.品质生活”——2014年海南住宅新技术论坛于29日在海口召开,国内顶尖建筑专家将论道海南住宅全新技术。

   王铁宏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德国工学博士,原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同样,建筑业改革和科技创新也永无止境,当前应突出抓好转型发展的三方面重要改革,既涉及发展与转型的关系,又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涉及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改革建设方式。深入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技术在住宅产业中的应用并切实取得实质效果。其中尤以节能显得颇为突出。建筑节能是国家三大节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重最大(约占50%),贡献最大(节能效率达50-65%),效果最显著(新建建筑已全面开展,应尽快向既有建筑推进)。要抓住机遇向建筑节能及产业、钢结构、合同能源管理、污水中水、垃圾处理、环境设计等纵深领域发展。
  改革技术路径。传统房屋施工技术路径形成于1982年,称为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又称湿法作业)。客观地说,该体系为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弊端亦非常突出:1.钢材水泥浪费严重2.用水量过大3.工地脏乱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污染源4.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的投诉问题突出5.劳动力成本飙升且招工难管理难质量控制难。此外,该体系不论添加多少或多新的外加剂,效率似已接近极限,高层超高层建筑7天/层已难有突破。表明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应适时推动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发展,既可克服以上弊端又可转变建设模式,效率大大提高(最快可以1-2层/天,比传统技术高出5-10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时节钱环保)。我们称其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密切关注一些单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改革市场模式。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模式改革虽同时起步(1987年鲁布革试点),但未能及时跟上工业(如石化、电力、冶金、纺织等)及部分铁路、交通、水利项目市场模式变革的步伐,大多仍延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模式,弊端已充分暴露(中标前甲方压级压价肢解总包强行分包严重,中标后设计、施工方不断变更洽商追加投资超概严重,低层次竞争激烈,市场混乱,问题突出。原因就在于背离了市场经济“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才既讲节约又讲效率”的规律)。很欣慰看到有些城市已率先开始推动房屋和市政设施的建筑市场模式改革,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使总承包单位有动因既讲节约又讲效率实现科技创新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实现“一口价、交钥匙、买成品、买精品”,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议广泛推广,一举改变原有弊端。我们高度关注一些城市政府和一些大型设计、施工单位积极推动设计施工总承包改革创新的经验。
  海南省不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具备引领三方面改革先行先试的条件。本次论坛主题为“宜居家园、品质生活”,完全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和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相信会为全省全面推进住宅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抓好建筑业转型发展三个方面重要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王翠坤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住宅产业化是当前我国建筑业的热点,主要标志是“四化”: 一是设计标准化二是构件部品化三是施工机械化四是管理信息化。住宅产业化未来仍会有较大发展,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国家发展需要: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建筑业各相关方需要:是房地产、建筑业、建材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住户需要:通过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建造,提高住房品质。未来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各企业和研发单位技术支撑。

   叶青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住宅是让人幸福的家,绿色建筑是幸福生活的载体。绿色住宅的七个关键词——清风、细语、绿野、柔光、生命效率、生存绩效和社区文化,通过混合社区的规划、绿色技术的应用、工业化的制造、智能运维平台的构建,提升人居环境,引导绿色生活模式。绿色住宅的发展要以设计为突破口,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特点,以结果为导向的核心观点,绿色住宅引领幸福生活的创新模式。

    杨仕超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绿色建筑既是目前国际、国内情势所迫,也是国家的行动,我们必须遵从,也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门窗是最重要的建筑围护结构,没有门窗幕墙的绿色技术应用就没有绿色建筑。夏热冬暖地区的门窗、幕墙最为重要的是遮阳、通风、采光。自然通风无论在什么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筑首先必须能够自然通风。遮阳是建筑节能的首要措施,但遮阳和采光有一定的矛盾,通过精心的阳光轨迹设计,可以解决固定遮阳与采光的矛盾,采用活动遮阳能更好地调节室内的光、热环境。门窗的绿色技术还包括满足功能、方便使用、隔声性能、耐久性能、抗风防雨和绿色建材的采用等等。

   王静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事业部主任,研究员)

  建筑设计中在可视化设计、协同设计、绿色分析、优化设计等方面逐步采用BIM技术特别是在工业化住宅设计中,BIM能提高在户型、构件、部品等的设计效率,工业化住宅的预制构件数量较大,应用BIM能有效进行深化设计,减少图面疏漏,精确表达构件相关钢筋的构造布置、钢筋弯起做法、用量等,同时也可将信息直接传输至预制构件生产方,确保了流程统一。在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成本控制、工艺模拟、虚拟建造、深化设计等方面也在使用BIM技术。不同阶段对BIM的应用,显示出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期中模型和信息共享的作用。


   肖从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咨询事业部主任,研究员)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已经高速发展十多年了,轻松赚钱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只要盖出房子就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行业也还没有到悲惨世界的地步。在现在的这个房地产的“白银时代”,做出好的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各种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发展的关键。作为房地产行业中的服务业,设计行业也需要创新,有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也有服务模式的创新。
  我今天主要介绍的“结构顾问”,主要从结合几个工程的案例,介绍了在设计的各个阶段,结构工程师需要关注的不同问题,并强调,结构顾问结束的时机越早,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作用越显著。结合多年结构顾问的经验,总结了结构顾问的几种参与工程的模式,包括全程顾问、结构优化、方案论证、专题研究等。

     肖泽南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评估三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在发生火灾时,在超高层建筑疏散只能使用楼梯疏散,是存在很多弊端的。为超高层建筑寻找第二条疏散路径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利用普通客运电梯,在火灾时从避难层以直达的方式将人员疏散至地坪,无疑是一个最具可行性的辅助疏散方案。该方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保证电梯及其附属设施不受火灾烟气威胁、保证电梯 的电力供应不被中断、有序的疏散秩序、高效的运行策略。目前,已经有个别项目将普通电梯疏散应用于实践中。

   薛彦涛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

  我国地处于太平洋火山带,是地球上地震最高发的地区之一。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大量建筑物垮塌,我国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要求更加突出和迫切。
  传统的建筑抗震设计只能保证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保证在设防目标下的抗震要求,这个要求以不倒塌为目标。当发生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这样的建筑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倒塌的发生。
  减隔震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建筑抗震新技术,包含两种技术——消能减震技术和基础隔震技术,从减和隔两个方面极有效地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
  消能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物中安装消能器,利用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变形,消耗结构的振动能量,进而有效降低结构振动反应,达到预期防震减震要求。
  隔震技术是在建筑基础设置隔震支座,将建筑物与地面隔开,阻断地震波向建筑的传递,以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
  减隔震技术在多次地震中经历了考验。2012年四川芦山地震中,芦山人民医院门诊楼采用了隔震技术,地震中不仅结构保持完好,建筑内部装修仅有轻微损坏,地震后立即发挥作用。
  减隔震技术在结构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不仅仅应用于新建的建筑,而且在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中得到广泛使用。
  1.建筑物类别:中小学校舍,医院,办公楼,电算中心,住宅,厂房,大跨度建筑,游艺场,等等。
  2.结构种类: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
  3.规模:中低层,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物。
  4.减隔震目的:降低地震反应,降低风振反应等。

   于兵 :(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天津大学特邀教授)

  随着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的发展步伐,在住宅建设领域,大力推进智慧小区、智慧住宅社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其中,既有传统小区智能化的推广普及,同时还需要兼顾信息化发展的浪潮,进一步的,智慧社区住宅建设中还需要兼顾绿色低碳的要求。采取“三步分析策略方法论”,结合中新生态城某住宅小区建设的案例,对智能化、信息化与绿色低碳化的三化合一发展做出阐述,以助推海南省住宅建设的宜居家园、品质生活的发展

   葛守信 :(海南城建业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特许注册建筑师)

  普天之下,住宅是数量最多,关注度最高的建筑。世界上没有任何建筑比住宅对于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更为重要。住宅建筑因时代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条件和气候特征不同而千差万别,但好的住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人为本”。
  海南住宅就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我认为海南住宅新技术应用,应关注三性:
  一、实用性:由于住宅面向大众,新技术的应用是为大众服务的,应为大众接受,门槛过高则只是阳春白雪,故实用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适应性:海南地属夏热冬暖气候区域,太阳辐射强度大,常年气温高,湿度大,最重要的是遮阳和通风,住宅新技术的研究方向,首先是解决通风和遮阳技术,又因海南倍受强台风、超强台风袭扰,外门窗的抗风压性、气密性和水密性要求很高、外门窗的构造不同于其它地区,应能适应恶劣气候的影响,遮阳构件、屋面挑檐等也应抗预台风的袭击。
  三、经济性:新技术往往因其构思新颖、制作精巧、招人青睐,产品问世后,因物稀而贵,难以推广,强调经济性,也是为了新技术的发展。

    侯百镇 :(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注册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在海南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以来,亲眼目睹了海南住宅建筑的发展历程,海南住宅建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未来海南住宅将向绿色化、实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海南建筑业的同仁共同来解决:
  (1)住宅设计中对传统的实用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推广,如海南传统骑楼形式等。
  (2)新的住宅设计中忽略了传统的建筑外遮阳设计和自然通风设计,大面积的落地窗及凸窗出现在住宅建筑中,未做外遮阳措施。
  (3)从2014年的“威马逊”可以看出,我省住宅的玻璃窗户抗风压性能、外遮阳构件的抗风压性能、玻璃幕墙的抗风压性能、地下室的防水性能、配电房的设置位置、供水系统的设计需要提升一个高度。
  希望通过本次住宅新技术论坛的举办,能为我省的住宅建筑品质提升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我省住宅建筑的发展和提高补充新的动力。

     林飞 :(海南省建筑设计院给排水专业副总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建筑的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也高,住宅建筑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起居密切相关,保证住宅建筑的供水安全可靠、防止水质污染,满足冷热水用水舒适度需求,保证排水管系畅通、防止卫生间产生臭气,保护良好的居住环境,使给排水系统运行经济节能,并具有一定的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的能力,是住宅建筑给水设计的基本任务。应结合海南的气候特点,从给排水系统规划、供水方式的选择、水表的设置、消毒措施的选用、同层排水技术的应用、地漏的设置、地下室雨水排水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用等方面推进海南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任学斌 :(海南省建筑设计院院长,正高级高工,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宜居建筑,首先应该是安全建筑,是在重大灾害面前,“保证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的建筑。传统建筑,采用“”的方式设计,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增加结构刚度来保证建筑安全减、隔震建筑,则是采用“”的方式设计,通过在隔震层设隔震和耗能元件,或在特定层设减震消能构件,降低传到建筑的地震作用来保证建筑安全。琼北位于抗震设防高烈度(8度0.3 g)地区,推广减、隔震技术,对于建设安全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2014年8月29日《海南日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