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传统民俗节日之“鬼节”

28.08.2015  15:42

海南作为独自在我国最南端海域上大放异彩的岛屿,也许因为岛上的环境较为单纯,所以仍然保留着许多原汁原味儿的传统民俗。今年的8月28日,是农历七月半,也就是众人俗称的“鬼节”。

你知道吗,每当农历七月来到,从初一开始一直到七月十五,一些传统的海南家庭就开始过他们的“七月节”了。从半个月的时间里,人们会用烧纸钱、放天灯等各种方式祭奠祖上,布施阴曹地府的孤魂野鬼,会制作传统的辟邪物如鸡屎藤手镯等祈福避灾……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缅怀先人、铭记历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海南都有哪些特色习俗吧!

图为市民们放孔明灯祈福祷告

在文昌、万宁、陵水等地,都流行中元放天灯祈福的习俗。年长的人在家祭祖,年轻人则纷纷出门放天灯,以此来寄托对先人的追思。在文昌的乡村,天灯活动往往由村里年青人牵头,用五色纸手工制成。在幽蓝广袤的天空中看到一盏盏温暖的天灯缓缓向上飘去,这个“鬼节”不仅不阴森,反而尤为唯美。

同样是天灯,放飞的时间却不尽相同。每逢中元前夕,陵水会连续放上几晚天灯,意为秋高气爽的天空增添色彩。而老人的说法则是,为那些飘逝的魂灵带去光明。陵水人对升空后掉落的天灯十分畏惧,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天灯掉落在谁家房顶,这家人不但要重新“送灯”,还要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破财消灾”。而万宁等其他地方,目送天灯徐徐升空后,人们都在翘首以待,期待天灯能降落自家房顶,因为它代表着上天将赐来好运。

图为市民放飞的巨大天灯

这天灯,又被称为“孔明灯”,古代多用作军事用途。相传是五代时一位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制作的一种用来作为军事信号的工具。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诸葛亮被困时制作了能随着热流上浮的灯并在其上附求救信息引人来救援后这种灯才被称为“孔明灯”。到了现代,人们多用它来祈福、抒发美好祝愿。

                                                                                                图为市民在河边点“送水灯

这海南人民想的是非常周到,不仅有向天公祈愿的孔明灯,也照拂到了大大小小的水域。七月半除了放孔明灯之外,万泉河沿岸还有送水灯的习惯。送水灯是用彩色的宣纸做成的小船,再插上点燃的蜡烛、香火,让小船晃晃悠悠、顺水而漂,这样的做法说是给落水鬼引路。

看着一朵朵造型优美的河灯顺着水流和微风渐渐扩散开来,想必那些徘徊在水面的孤魂野鬼也能顺着这寄托了思念和祈祷的水灯找到回去的路吧?

人生在世有那孤苦伶仃的人,就有漂泊不定的“”。这所谓“施孤”,就是讲祭祀品奉给那些无亲无故的鬼魂享用的。为了防止那些鬼的作乱,才有了“施孤”这一做法。到了农历的七月十五晚上,海南人先拜了自己家的祖先与地主,然后会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街头巷尾插满香烛,焚烧纸钱、元宝,布匹等,买小芋头、番石榴、杨桃等青果施舍在房子的四周等野鬼来取食。有时候一些家庭还会在晚上让小孩子带着香烛绕着屋子跑。

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中元不仅仅是祭祀先人的节日,老人盼望着家里人的团圆,而小孩则期待着美味的大餐和丰富的祭祀活动。

 

除了放灯和“施孤”外,另一项不得不提的传统活动就是“烧灰”。所谓“烧灰”,就是家里人都围在一起给逝去的先人烧去纸钱、衣物等“必备品”,让先人们在地下也能过得舒适安心。一般这种时候,家家都会向先祖祈愿一年的平安幸福,希望得到先祖的庇佑。

除了给自家先祖送上必备品外,有时还会给路过的鬼魂们送去一点薄礼,让整个鬼节都能平安度过,没有野鬼作乱。

图为市民在烧灰祭祀

除了祭奠自家祖宗之外,还要祭祀七方老爷和土地公(琼海人称为割红)。做公婆和割红都是在自家主屋(琼海人称主屋为香火室)里进行的。要先割红才做公婆,这个很讲究。因为神灵神通广大,比公婆能耐多,不然神灵会生气。神灵是冥府的官员,享受着玉帝的俸禄,割红时只需烧一些金银元宝作为茶水费就可以了。祖宗就不一样,他们地位平平,要靠阳府亲人的供养才能生活。做公婆时除了烧金银元宝之外,还要烧一些彩纸(布匹)给他们做衣服和被褥。   

图为市民们在“烧灰

在定安,除了烧灰,当地人还会用鸡屎藤和一种味道奇特的植物“鬼姜”编成手镯或切成小块给妇女儿童带上意味着辟邪驱鬼;琼海则是食用鸡屎藤做成的粑仔汤或者色味俱全的高粱粑来度过鬼节。除了这些当地美味,在七月初一时琼海人还会在窗前门外插上几株风柳辟邪。

                                                      图为鸡屎藤做成的粑粑

在海南岛东部个别城区(文城、嘉积、万城等),特别是做生意的人,尤其重视鬼节。当天,他们会点燃火堆蜡烛通宵达旦,保证自己生意场所附近全夜不熄,寓意为保证来年生意红火。

看了半天的习俗,你知道中元节,也就是咱俗话说的“鬼节”是怎么来的吗?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大体上,这中元节的由头主要是来源于佛教和道教。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其典故是释迦牟尼座下的一个叫做目连的修行者因为挂念亡母想要将一些吃食、银钱送到已经成为饿鬼的母亲手上,然而不成功,释迦牟尼告诉他只有众人一起祭祀才能实现,就这样才有了现在的“盂兰盆节”。到现在,南山寺上还会在中元节这天举行“盂兰祭祀”。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直呼别人名字,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

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阿飘有机可乘。

3、别乱照相

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小伙伴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小伙伴。~>_<~

4、不可吹口哨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尊重。

5、戴避凶物

身上尽量带着庙里求来的护身符、佛珠,或粗盐、糯米等避煞物,好让你趋吉避凶,使好兄弟们能退避三舍。

6、收好衣服防鬼“

晚上睡觉或天黑以前,要把晒在外头的衣服收回来,以免被鬼借去穿。

7、别乱靠墙休息

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8、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

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9、不乱捡地上的钱

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在中元节祭祀的夜晚,我们时常能看到人们在各个角落进行烧灰或者其他祭奠。本来是承袭千年传统的大祭祀,却总是会因为一些疏忽造成本可以避免的事故的发生。

                                                                                            图为达州市民的祭祀现场

      8月26日,临近中元节,四川雅安青衣江两岸,上千市民聚集于此,开纸钱、点燃香烛,祭奠逝去的亲人,星星点点的火光连成一片红色。有专家称,这样的祭祀会给大气带来严重污染,而且每年都有因为祭祀或处理不当引起的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本应是缅怀先人的祭奠,结果有些却弄成了活人的惨剧!

 

      上图为12年湖滨一市民在路边烧纸钱引发火灾后公安人员在扑救。                       

     

13年四川某地的祭祀现场,一片烟雾缭绕火光点点。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除了外地,咱海南就曾经发生过因为放飞孔明灯导致海南东环6辆列车因为电压不稳临时停车的事情。

这些无法回避的事实都告诉我们,若没有合理科学的进行祭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轻则无人员伤亡,重则财命两失!又是一年“烧纸季”,小编提醒大家祭祀时应做好防范措施,自己烧的灰请自己带谁去收拾,别给环卫工人和消防队员再增加工作啦!

做一个文明懂礼的海南人,过一个和谐干净的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