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传统古村落:四方求索“活化”有路

27.11.2018  14:30

改革开放40年以来, 中国从农耕社会快速向工业社会转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聚集,城市集群化发展给社会带来高效率以及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的外流导致乡村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村落是承载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如何保护传统古村落也成为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题。

海南独特的海岛地理环境,让这座岛屿上保存有众多传统村落,这些传统古村落千姿百态,各有秋千,古村落保留的传统乡风、精美建筑、风水格局,既和中华传统文明一脉相承,又凸显出海南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城镇化历史发展大趋势下,海南的传统村落也面临着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的双重挑战,在各自寻觅村落的“活化”之路。

村落传承文化各有特色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7部局联合开展中国传统古村落调查,每年公布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截至2018年,海南有47个村落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

相比其他省份,海南有47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并不算多, 但这47个村庄保留了海南的传统特色,这些村落不仅古民居各有特点,且大部分村落坐落格局统一,建筑布局自有科学性,且充满本地农村生活情趣和艺术价值。

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村庄始建于清朝,依建在伏龙山上,水田环绕,村庄民居多是清朝建筑风格,瓦房整齐划一,陈旧的墙壁透出历史沧桑。高林村村民张党权说,高林村是琼州历史上唯一探花张岳崧的故里,张氏血脉绵延数百年,代代秉承读书明理的家风,直到现在村庄依旧才俊辈出,能人不断。

探花故里,书韵墨香成为这座传统村落的标签,直至今日,依旧有不少人慕名而来高林村,拜访探花郎张岳崧故居,听听义务讲解员张党权讲张氏家族的家风家训,感受这座传统村落读书明理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厚的书香氛围。

如果说,高林村更多的是历史岁月沉淀的人文魅力,那儋州市峨蔓镇盐丁村,则又是一种迥然不同的自然美。盐丁村坐落在西部沿海,独特的火山岩石地貌让土地成为稀有资源,村民世代以捕鱼、晒盐为生。迄今村庄仍保存有2000多亩的古盐田,1300多个火山岩石凿成的盐槽散落在海边,火山岩石砌成的小屋已经破败,走进其中,散碎的陶瓷,破败的火灶依旧保存些许生活气息。

俗话说,坐山吃山,靠海吃海。临海的盐丁村依旧沿袭着原始的晒海盐方式,涨潮时,海水浸泡泥沙,退潮后把海泥耙松、晾晒,待水分蒸发后再过滤成卤水,把卤水倒入盐槽中经反复日晒成盐巴。

街巷建筑、民风民俗、自然风光、家族历史等多重文化要素共同构成了古村落的文化命脉,让这些传统村落散发出不同的魅力,即使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依旧能得以延续发展。

保护乡土建筑文化遗产

当前正处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的中国,据统计每一天都有80个到100个村庄在消失。村落的没落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人士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去保护这些村落里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

我们村现在以保护为主,村庄不允许大修大建搞破坏,有些村民宁愿到乡镇上去置地盖房了。”高林村村民张党权说,高林村自1986年被列为县级保护单位,30多年来村落原有格局依旧保存完整,房屋建筑也是尽量保存原有面貌,至今村庄仍有28间百年民居。经过多年的宣传普及,村民都意识到村庄格局建筑完整性的重要,宁愿外出去置地买房,或者重新在村落外选择宅基地修建新房子。

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海南省规划部门编制了《海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加大投资,完善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其中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47个传统村落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并制定了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在规划的指引下,各市县加强对村落的保护,使村落的格局建筑得以保存,传统文化得以延续,村落人居环境得以改善。

参加海南历史民居调查工作的雅克海南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王燕告诉记者,这次调查她走访了全省各个乡镇的传统民居,发现乡间传统民居破败现象严重,而且很多传统建筑的修缮、修建工艺也逐渐消失,许多乡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对传统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够,大规模地开展拆旧建新,使古村落失去了的多样性,对古村落的风貌破坏严重。

探索古村落生存之路

当前,海南的大多数传统古村落仅停留在保护阶段,尚未有系统的旅游开发,但传统村落的魅力依旧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观赏游玩。近日,在东方市江边村白查村,记者就遇到游客林明,因慕名白查村的黎族船型屋从海口驱车去游玩。“节假日时间,我非常喜欢去海南的乡间,看看当地的特色建筑,听听乡村轶事,品尝当地美食。

但这趟黎族村落的探访之旅并不让林明很满意。“船型屋非常有特色,但是整个村落竟然都已经无人居住,也没有对船型屋的建造、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介绍,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

城镇化大趋势下,传统村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村落的活态传承难以延续。很多传统村落仅仅是单纯地保护遗址,而栖居村落的百姓,以及他们坚守的日常生活、生产方式,家风家训、传统民俗等等逐渐消失。

自2008年开始,白查村村民陆续搬迁到新村居住。原有的村庄船型屋保存虽然完整,但如今再也没有新屋开建,村庄里的年轻人已经无处学习船型屋营造技艺,现在掌握这门技术的大多是老年人。无人居住的船型屋,虽然每年也有翻新维修,但保护维持成本也是逐年增加。

江边乡党委书记符艳丽介绍,白查村船型屋的保护主要依靠政府专项经费拨款,日常需要雇人专门打扫卫生和注意防火,船型屋的茅草屋顶也需要每年翻修一次,随着土地开荒,现在连制作材料的茅草都很少见,得到乐东、昌江等地方寻觅。

大家都是往城里面发展了,村落没有人气,房子没有人居住,久而久之房子里发生的故事也都会被人遗忘了。”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罗梧村保存有海南唯一的围楼建筑,村民林明武经常接待慕名前来观赏围楼的游客,免费讲解围楼的历史故事,当问及为何几十年如一日免费当讲解员,他如此感慨道。

也有一些传统村落,正在借助海南美丽乡村建设谋划打造生态精品景点,以此振兴乡村发展。海口冯塘村,村庄保存有非常完整的火山岩古石屋,当地政府对这些石屋进行摸底登记,通过招商投标引入企业修缮,然后以租赁形式向村民租赁古石屋用来开发乡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让古石屋在发展中得到有效保护。

符艳丽介绍,白查船型屋是黎族的精神家园,目前当地政府也计划引入社会力量和学术力量,进行可持续的科学保护。同时,每年借助黎族传统节日“山兰节”,政府和当地村民也加大对白查村传统村落的宣传,以及对传统习俗的沿袭传承,希望能借助多方力量探索出一条适合白查村保护发展的道路。

 

摘自《海南日报》2018.11.26 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