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以多规合一为引领 严守生态底线释放绿色产业潜能
连绵的绿色,从深山冷谷向乡野、城市蔓延,把大地连成浓绿的一片,与湛蓝大海交相辉映。
8月,绿色海南,成为酷暑中的“一抹清凉”,使游客沉醉。
绿色,也正在由面及里,成为琼州大地的发展底色。
叫停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取消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GDP考核,海南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防止发展走上弯路;省域“多规合一”、城乡治理、培育和壮大12个重点产业,海南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蹚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海南始终将生态放在优先位置,严守生态底线,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上。”省委书记刘赐贵说,我们要用最好的生态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者,让全省人民共享生态福祉,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叫停数百项目 动能却强劲
今年3月,一份函件,从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发送至陵水一家矿业企业,事由是项目环评没有通过。“这个项目矿区90%的面积在我省划定的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省环保厅环评处处长符朝辉说,根据规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禁止矿产资源开发。
翻阅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档案,近几年来全省因不符合产业环保政策而被“一票否决”的项目上百个。同时,清理历史遗留“未批先建”“未验先投”建设项目4372个,淘汰关闭289个、整顿规范2584个、完善备案1499个。
“海南算的是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周学双说,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
虽然,叫停了一个又一个项目,但是海南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新增市场主体6.25万户,同比增长31.3%。一些互联网、文化等企业更是把总部设在海南。深圳市长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韦传敏说,吸引公司把总部迁至海南的是两大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展现出海南发展取向的转变:从追求“数量”变成注重“质量”。
海南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多规合一”为引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的12个重点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90%。
海南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施房地产“两个暂停”,去库存消化期不达标、开发品质低的地区坚决停止开发报建,并将4个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市县直接纳入“两个暂停”的管理。
绿色的脉搏持续强劲。今年上半年,海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6%,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改善,非房地产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0.0%,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全部投资的3.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取消GDP考核 增收却变快
取消GDP考核,曾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百姓担忧:不比GDP,发展会不会停滞不前?3年多过去,琼中百姓却发现,腰包越来越鼓了。
为了保护海南的“肺”,2014年起海南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全面取消了GDP考核,涉及琼中、保亭、五指山、白沙4个市县。“GDP不排名了,我们更要拼发展。”琼中县委书记孙喆说,比GDP,比的是发展速度;不比GDP,考的是发展思路。
琼中多山,山谷里一块块平地实属难得,以至于农民将房屋建在山腰,也不舍得占用半分平地。通过从山上引水灌溉,平地成水田,种植水稻。但随着社会发展,水稻比较效益逐渐降低,好地没有产生好收入。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索,琼中利用良好的生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桑养蚕、稻鱼共生、养蜂等产业,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琼中长征镇新平村村民王军就在政府扶持下,带领15户村民成立合作社,将50亩稻田进行整治,发展稻鱼共生。“每亩水田一年能增加净收入4000元。”王军还有长远打算,他说,琼中正在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利用这一契机发展乡村旅游,主打绿色健康农产品,完全可以做出品牌来,吸引游客的“舌尖”。
保亭以“旅游+新农村”模式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游”建设,实现农民不离乡、不离土、不失地就近就地就业;白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全国全网直销,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五指山大力发展茶叶、忧遁草、五指山蜘蛛等热带山地高效农业,利用互联网为“山货”走出深山畅通道路。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柯佑鹏说,取消中部生态核心保护区GDP考核,把考核重点转到了居民收入、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实际上减轻了经济发展压力,为转变发展方式腾出了更大空间,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016年,琼中、五指山、保亭、白沙4个市县的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全省一张蓝图 生态成招牌
暑期,持续高温让全国多地遭遇“大烤”,凉爽琼岛成为热门避暑旅游目的地之一,让海南旅游淡季不淡。
海南的“一抹清凉”,正是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海南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强化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刚性约束,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
省规划委员会主任丁式江说,“多规合一”改革把全省作为“一座大城市”整体来配置资源,从全局的视野优化空间布局、引领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完善“五网”基础设施、严守生态红线,可以有效防止从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出发重复建设、低品质开发以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海南的发展优势。
如今,海南已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33.5%,划定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35.1%,并形成了“一心多廊、山海相连、河湖相串”的基本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
从城市到农村,海南正在擦亮生态招牌,在城镇启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海口狠抓“双创”,抹掉“脏乱差”、改造老旧城区街巷、补上基础设施欠账,刷新了一座城;三亚推进“双修”,整治城市发展乱象,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让生态美与人文美相得益彰。
海南还启动了“百镇千村”工程。全省各市县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目标,建设美丽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阳光更灿烂,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为游客打造了一个个旅游“点”,为百姓拓宽了可持续增收渠道。
蔚蓝的大海、清新的空气,花园般的城市、诗画般的农村,海南的生态已经成为靓丽的招牌,每年吸引着数千万游客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