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部山区白沙:多措并举奏响乡村振兴曲 ——访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蔚
中新网海南白沙8月3日电(王辛莉 符宇群)地处海南省中部生态核心区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山区县。近年来,白沙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坚持走保护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中部山区白沙能否抓住契机,在乡村振兴上有所作为?记者日前采访中共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蔚,他表示,白沙正在多措并举,奏响乡村振兴曲。
建设自贸港中心花园
白沙是海南母亲河南渡江的发源地,是海南最大水库松涛水库的主要水源地。县域面积57.89%的土地被纳入生态红线,三分之一的土地属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3.17%,是热带天然林区和生物富集区。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矛盾,关键看怎么利用。”刘蔚表示,作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生态核心区,绿水青山是推动白沙发展的“最大本钱”和核心竞争力。
刘蔚说,白沙找准自身定位,构建“十四五”时期“三区一地一园”的新发展战略,即围绕实现生态资源转变为绿色经济,打造海南自贸港“两山”(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示范区;围绕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海南中部生态与文体旅游示范区;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海南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围绕发展生态农业,打造海南中部生态特色农业基地;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把白沙建成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心花园。
稳固热带高效农业
白沙曾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也是海南省唯一的深度贫困县。
去年白沙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县4.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然而,耕地面积有限,产业发展限制相对较多,脱贫摘帽后的白沙乡村振兴如何打开局面?
刘蔚指出,白沙6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土地面积在农村,由于自身环境多方面条件限制,白沙可用于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农业普遍呈现“小、散、弱”特点,且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效益不高。
记者近日在白沙多个乡镇采访,听闻村民比较强烈的心声是温饱过后,如何发展产业,保障更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刘蔚强调,对于白沙来说,振兴乡村的关键是要培育一批生态高效特色农业品牌,打牢产业基础。
“橡胶是白沙第一大支柱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橡胶。过去橡胶价格低迷时,老百姓弃管弃割。”刘蔚说,为了保障国家橡胶物资生产,同时保住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白沙正全面加强橡胶产业的统筹管理,实施橡胶“三统一”模式,解决“胶贱伤农”问题,稳住胶农发展橡胶产业的信心。
据介绍,2017年始,白沙探索期货保险,从期货保险、收入保险两项保险全覆盖,促进胶农年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创新出台《振兴橡胶产业十条措施》,成立橡胶管理部门,实施“统管统销统补”模式,使橡胶产量由亩产60公斤提升至70公斤,割胶率由60%提升至90%。
目前,白沙全县累计种植橡胶面积104.7万亩,人均种植橡胶6亩,是海南省橡胶种植大县,人均拥有橡胶面积居全省之首。
让刘蔚欣慰的是,在稳定橡胶产业的基础上,白沙按照“扩茶扩药创特色”的思路,发展热带高效生态农业新业态,形成绿茶、南药“两个万亩”和山兰稻、咖啡、红心橙等“六个千亩”产业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民可持续增收。
白沙有机绿茶“五里路”,取得欧洲及美国有机认证,产品获得岛内外市场认可,带动一批茶农增收;生态移民搬迁村高峰新村去年开始在林下发展种植食用菌,提升了橡胶园林下经济;南牙村引进企业种植的高端水果燕窝果,质量高价格高。
发展旅游新业态
“打造海南中部生态与文体旅游示范区,发展生态旅游就是我们的特色。”刘蔚坦言,由于白沙的自然禀赋以及生态保育的发展定位,白沙希望做好“山”、“热带雨林”、“体育”的文章,以“美丽乡村+”“文化+”“体育+”的多元化旅游模式,发展白沙特色旅游产业。
刘蔚介绍,近几年白沙连续投入资金,依托“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契机,目前建成“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罗帅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白准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芭蕉村等129个美丽乡村,其浓郁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颇受游客青睐,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体育+”是近两年白沙谋划的新旅游产业。目前,因良好的生态环境,白沙吸引了中国拳击协会训练基地等5个国家级训练基地落户。通过举办国家级、省级赛事,盘活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刘蔚笑称,“每天冬春季,在此训练的铁人三项等国家队成为白沙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提升了白沙人气。
“白沙今年上半年游客总接待量近6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7亿元。去年白沙全年旅游总收入不到3亿元,增幅较大。”刘蔚说,多元化旅游业态初见成效。
刘蔚强调,“白沙将抓住海南自贸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乡村振兴等建设机遇及政策叠加利好,让民众更多受益于发展红利”。(完)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