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小通”循环贷 让金融支农更给力

12.06.2014  17:53

      12日,海南农信社在海口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具有随借随还功能的“一小通”循环贷款产品。新华网海南频道喻涛摄

      “打个电话,24小时贷款送到家”“签一次贷款合同,终生随时贷款随时还”“用手机银行,发条短信能买车票,扫张二维码还能取款”……面对海南省农信社推出的“一小通”循环贷业务,农民何运定有点应接不暇,“听着挺方便,如果服务都实现了,就太好了。”老何笑着说。

      何运定是五指山市通什镇的种养殖大户,据他介绍,农民找银行贷款从来都不容易,他曾在当地一家银行贷款1万元,除了请吃请喝,还给了2000元的回扣,“实在太黑了,但是有什么办法,扩大生产少不了要借钱啊!”何云定说。

      “涉农贷款的风险和管理成本确实高,但人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融资权力。”海南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吴伟雄告诉记者,自2007年海南省农信社成立以来,他们就着手“改掉”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臭毛病”,通过引进吸收孟加拉格莱珉模式,逐步发展出符合海南实际的“一小通”信贷支农模式。6年多来,海南省农信社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3万多笔约130亿元,惠及农民51.8万户。

      “农民确实能贷到款了,但能贷的钱不多,贷款也不方便。”海南省农信联社副主任陈奎明说,金融服务的重难点在于可获得性和便捷性,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据了解,在总结过往农民小额贷款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海南省金融办将今年海南农民小额贷款工作重点放在突破贷款额度、期限、贷款次数、地域等限制上,并开出扩大贷款贴息范围、不再限制贷款期限等金融支农新“菜单”。

      正是趁着政策东风,海南省农信社率先推出具有随借随还功能的“一小通”循环贷款产品,这种产品遵循“一次审批、总额控制、循环使用”的原则,让借款人与贷款人一次性签订合同,在长达10年甚至更长的合同期内,只要不超过最高贷款额度,就能随时随地通过电话、网络借贷还钱,循环使用。

      “农民最讲诚信,你帮我一把,倾家荡产也得把钱还上。”何运定说,现在手机、网络都方便,所有银行都应该弯弯腰,向下看,推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让农民也能享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12日,一位顾客正在使用手机扫描取款机上的二维码取款。“扫码取款”是海南农信社全国首创的手机银行业务。新华网海南频道喻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