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沉船事件反思:好事为何没有办到底?

19.04.2016  10:08

  4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在洋浦海事辖区造成6艘渔船翻沉,17人遇险,其中3人遇难,5人失踪。曾有亲历者表示,因为没有收到天气预报,没能及时回港避风而酿成悲剧。为何出海船只接收到暴风雨的信息会滞后,抑或是信息接收到了仍存侥幸心理?沉痛的代价引人深思,如何让悲剧不再轻易发生?

  虽然重重追问已经无法挽回遇难渔民的生命,但是,对海南这个海洋大省,尤其是近年来屡屡发生沉船事故——比如今年3月16日儋州渔船海上沉没1死1失联、今年1月31日,临高籍渔船文昌沉没3失踪2遇难……这一串追问犹如一记记警钟,叩问着我们的监管、我们的风险预警,给我们带来重重思考和警示。

  从报道看,导致此次沉船悲剧除了侥幸心理,气象预警未能有效传达渔民也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据媒体报道,洋浦1922艘渔船中,只有350艘安装有北斗卫星,仅占18%,主要是2012年到2013年根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下发的指标分批次安装的。大多数渔船查天气多靠手机与收音机。北斗卫星系统安装率为何如此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套价值1万多元,如果能拿到补贴指标,渔民只需要掏10%就能安装,是一项民心工程。遗憾的是,这项民心工程没有办到底。2013年以后,就没再继续实施,原因不得而知。

  据海南日报报道,到2012年海南省装上北斗系统的渔船共有6000艘,主要补贴对象是大中型渔船,占全省所有在册船只的30%(2014年全省渔船在册统计数据为2万艘)。显然,洋浦渔船安装率还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海上作业,小渔船与大渔船的遇风险是一样的,甚至,小渔船在对抗风暴的能力比大渔船还要低,为何在安装北斗系统时,不考虑给所有的渔船都安装?是出于经费考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经费有限,有没有替代的方案?

  退一步说,即便给所有渔船安装北斗系统有诸多现实困难,渔政部门也可以做好预警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洋浦渔政还在沿用过去那一套——下发文件,村里张贴、广播、码头口头通知等等。洋浦渔政渔港监督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韩光都坦承这种方式存在盲区,那么,有没有更迅速有效的通知系统呢?

  此外,在洋浦,渔民自行改装的“三无”渔船依然大量存在,船员技术、安全设备的配备都游走在监管之外。这种状态,不免让人对渔民安全感到担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国家海洋战略,海南代表团畅谈蓝色经济发展,纷纷表示海南要做好蓝色经济的“排头兵”。对海南来说,做好远洋捕捞的安全工作,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显然是“蓝色经济”应有之义。我们更需透过洋浦“4?12”沉船事件得到深刻反思,只有从根本上确保海洋渔业的安全健康发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的蓝色经济发展才更有底气、更有动力。(肖时平)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