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幅油画写生美丽海口 多姿多彩的海口之美

21.09.2015  16:22

      原标题:54幅油画写生美丽海口多姿多彩的海口之美

      文\海南日报记者邵长春

      梁峰油画《硝烟过后的宁静

      王琨油画《怀旧之二

      徐明油画《美孝村头

      王锐油画《

      徐明油画《美孝村头

      9月19日

      “海口之美”——第二届中国油画名家海口写生展在海口市大英山西二街的海南臻木堂开幕,吸引了大量观众观展。此次由海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口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展览,共展出28位国内各地油画名家创作的展现海口自然人文景观的油画写生作品54幅。

      在开幕现场的花梨家具陈列馆,还同时举办了锦和·中式美学生活展,琴道、香道、茶道、花道等活动连袂展开,“琴瑟和鸣轻着酒”、“净手焚香一缕烟”、“煮水烫杯清茶舞”、“轻灵燕剪裁云叶”、美景、美画和美妙的生活相映成趣,正是对海口之美的最佳诠释。

      凝眸:

      多姿多彩的海口之美

      在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马良看来,海口兼具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除了热带的迷人植被及滨海风光外,也有着农耕文明的田园诗色彩,下南洋又拓展了海岛居民的文化视野,而长久与海岛居民相伴的“海岸卫士”红树林,也是海口这座生态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如此璀璨夺目的美,自然不会逃过艺术家的目光。海口本地,原就有着悠久的艺术传统,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家,用画笔倾诉着对自己家乡的挚爱;近年来,大量本土画家、旅琼画家、内地乃至国外的知名画家都齐聚海口,共同绘制“海口之美”。

      马良说,这些作品中,艺术手法及个性有别,其中共同贯穿的,是画家对海口闪亮光线与斑斓色彩的迷恋,对海岛蓬勃兴旺的人文生活的陶醉。

      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罗郎的作品就取材于观澜湖的一个小角落回廊,整个作品风格随意轻松,尝试将中国传统画的写意与油画的光色、严谨的造型结合起来,做了很多探索。本次画展的策划人、海口市美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王锐说,这种绘画风格和罗郎本人性格比较洒脱有关。

      而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画笔下的海口追求现代感,画的不是他眼中所见的景物,而是画家内心的感觉,呈现出重组结构和线条穿插的秩序美。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和西画的骑楼老街,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色彩,画面天空风起云涌,骑楼的质感斑驳,有历史感,看上去就很有故事性,观众欣赏这幅画时,会因为个人的背景经历不同,联想到的感觉也不同,王锐说,这恰恰也是绘画留给观众的空间。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冷建军的油画《钟楼》,风格比较写实,追求画面的趣味性,注意细节的雕刻,这又和陈和西追求画面的故事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李生琦的作品风格写意又很严谨,对造型控制很严谨,对几个大的色块运用都很漂亮。

      即使同样是画海南的绿色,因为各个作家的性格不同,表现风格也大相径庭,四川美院教授翁凯旋,画的是海口的绿道,他擅用冷色调,在一片绿的冷色调中又突出白色,画面雅致洒脱,而海口美协主席王锐的油画《渡,》则显现出一片静谧的绿,画面整洁有序。

      马良说,王锐的油画更追求诗意的宁静,无论身处何方,外面哪怕再嘈杂,他只要坐下来画画,内心就会静下来,除了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也注重画面的细节和趣味性。

      变幻:

      各地画家笔下的海口之美

      同样是画骑楼老街,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教授张冬峰,对老街的感觉比较沧桑,大片的黑色,沧桑而老旧。“他抓住了老街的年代感。”海师教授李生琦在展览现场说。

      “每个画家眼中的老街都不一样,这和每个人的性格、年龄和个人经历有关。”王锐说。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谢源璜画的是海口现代化的游艇码头,尽管他已是74岁高龄,但性格比较粗犷,为人幽默,不拘小节,他的作品色调统一在明快的蓝调中,纯净、高远。

      画家笔下的海口也都带有各自地域特色,像西安美院教授崔国强因为长期生活在西北,在他的创作的有关海口电影公社的作品《公社正午》中,既写意又表现了色彩的丰富性,有着西北人粗犷的艺术风格。即使面对海南细腻的风景,他依然保持自己西北画风的大气,但是增加了很多丰富的细节。

      而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郭凯笔下海口的椰林风情则明显带有徽派风格的特点,讲究画面的美感,灰色调的运用,长期面对粉墙黛瓦的安徽建筑,他即使来到海南面对热带风光,也难以打破徽派建筑和绘画风格的影响,所以他笔下海南的椰林风光也带有一种徽派的美感,捕捉到冬季海口细雨蒙蒙中的美。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立平,长期生活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厦门,他画的骑楼老街,既带有装饰性,又有书法的写意性,像是写出来的,又追求西化的色彩斑斓与灿烂,很雅致,有跳跃。

      画家作画的都是海口很不起眼的小角落,在海口市民日常生活中很可能被忽略掉,但在画家笔下却熠熠生辉。像海口油画学会秘书长李冬冬最近就特别喜欢画海口的工地,各种砖头、建筑材料给他带来美感,他再用抽象写意表达内心对海口的感受。

      王锐说,海口之美表现在多个方面,不是一个点的美而是多点的美,是不同的美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像这次画展也把现代海口市民关于美的新元素,比如旗袍服饰容纳到展览里,展现当代海口人对美的追求。

      同时,绘画艺术的美也由不同风格体现,这次参展的画家风格多样,有的比较现代,有的具有异域风情,很多画家都在油画创作中追求中国绘画的写意性,更适合中国的审美情趣。比如南方油画院院长徐明就在作品中追求海的表现,他眼里的大海跟海南画家就不太一样,在海南画家眼中的大海常常是色彩明快,而徐明画中的海就比较忧郁。

      王锐分析说,这一方面和画家自身的气质性格有关,徐明本身就具有诗人忧郁的气质,他画的《美孝村》同样画面阴郁;二来也正好碰到阴天,所以他的画就和长期在海边生活的海南画家感受不太一样,写生中就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形成思考。

      余韵:

      用绘画传播海南之美

      人与人要讲缘分,人与景、人与画同样也要讲缘分,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大多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美术院校的院长、教授、博导或美术家协会的负责人,可以说都是站在国内油画界的前沿,当他们与海口美景相遇时,却有着不同的心情,各自的烦恼和欢喜。

      王锐告诉记者,这次画展展出的是油画写生作品,写生和创作作品有很大不同,创作作品在室内可能要花上比较长的时间,精雕细琢,考虑很成熟才完成的作品;写生作品则要求画家必须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完成作品,这就有很大挑战性和不确定性。

      “因为在两三个小时内会有天气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如果不能尽快完成,写生作品可能就没法创作下去,因此油画写生更多是记录画家的感受,再通过美的思考提炼出来。”王锐说。

      但海南的特殊自然环境还是给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的画家们发出了挑战。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院教授陈宜明就感叹,海南的自然风光、老街、古村、海岸线、湿地、红树林,真是处处都可入画,每条船、每棵树色彩都是那么艳丽多彩。可是海南的天气变化还真是快,说下雨就下雨,说出太阳就出太阳,光线的迅速变化让很多初到海南的北方画家都无所适从,因为北方光线比较稳定、层次很开阔,而海南的景色则密密麻麻什么色彩都有,村庄房屋间也拉不开距离,只有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感受到海南的美,多来几次才能抓住海南特点,陈宜明也是三次到海南,才能比较好地把握在海南创作的技巧。

      中央美院60多岁的老教授王占武刚到海南的前几天就很不开心,因为南北方差异性很大,让他不知如何下笔,等花几天适应了,刚进入状态,活动却结束了,他临走前一再叮嘱下次有这样的活动还要叫上他。

      最干脆的还是贵州省美协主席李昂和四川美院副院长张杰,两位画家索性双双在海南买了房子,并相约以后每年下半年都要来海南,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既适合养老,又激发了创作灵感,给了他们新的感受和挑战。

      很多画家来海南创作出好的作品,又将这些带有海南元素的绘画带回去展览。像陈宜明教授不久前在浙江举办的个人画展,就展出了其在海南创作的多幅写生作品,有的画家还把海南的美通过绘画向世界各地传播。

      在王锐看来,海口乃至整个海南是慢生活慢节奏的地方,非常适合艺术创作,因为艺术创作一定要慢下来、停下来,才能产生感情、产生好的作品。海南人这种慢生活享受生活的特点,是容易产生艺术家的好土壤。

      此次画展举办的同时,还现场举办了中式美学生活展,琴道、香道、茶道、花道等活动,与画展相映成趣。海口香舍艺文沙龙主持者王小丁说,在对美的追求的前行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独语者,美是相互影响、相互生发的,众美汇萃,才是对海口之美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