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激荡奠英魂 澄迈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22.09.2014  12:04

      原标题:美合革命根据地、六芹山革命根据地、马白山将军纪念园,澄迈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碧江激荡奠英魂

     

     

      少先队员向马白山铜像敬献鲜花。本报记者于伟慧摄

      美合革命根据地旧址上建的纪念碑。本报记者苏建强摄

      9月,澄迈县金江镇,南渡江。阳光照射在江面上,波光闪烁。小船划开了平静的水面,在身后留下了层层金粉,郁郁葱葱的树木一路倒退,岸边的小沙洲上,几头肥硕的大水牛正悠闲地吃草,几个不知是哪个村庄的孩子,正在水中顽皮地嬉戏。南渡江畔人们的生活,快乐又自在。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曾动荡不安,这里曾烽烟四起。日本军队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给这里带来了战争、鲜血和苦难。不屈的澄迈人民,奋起抗争,用自己的滚滚热血染红了这片大地,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定。日前,海南日报记者与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邦照一起,溯江而上,追寻那段烽烟岁月中的红色记忆。

      那个村危难中发出抗争强音

      火辣辣的太阳,绿油油的草木,秋天的美合村,生机勃勃。这个小村庄,因为琼崖抗日大本营——美合革命根据地的落户,而名声在外。

      “这块根据地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建立的。”王邦照说。1939年,日军集中兵力向琼文革命根据地大举“扫荡”。与此同时,国民党琼崖当局也奉行国民党中央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命令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缩编,并严令停止各种抗日活动。为了保持实力长期抗战,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将特委和总队部向琼西地区转移,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下旬,特委和总队部向西转移。2月中旬,西迁队伍到达儋县、澄迈、临高交界的美合山区。经过反复权衡,最后特委决定就将根据地建在美合。

      根据地建成后,美合成了当时琼崖抗战的总指挥部。美合村西边的苦香岭,成了当时琼崖特委与党中央沟通的桥梁。峰似三角,在这座海拔312米的山上,琼崖特委设置了电台,红色电波频频发出,实现了与远在延安的党中央无线电直接联络,使琼崖能够经常地及时地听到中央指示,保证了琼崖抗战沿着中央指引的航向前进。

      美合革命根据地,不但引领着琼崖抗战,还培养了大批的革命抗战骨干。琼崖抗日公学,一个琼崖革命斗争史上最值得铭记的名字。王邦照介绍说,美合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之后,特委除继续在加地园村办党校外,还在军政训练班的基础上在高李园村正式创办了琼崖抗日公学。公学以延安“抗大”为楷模,组织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和精干的教师队伍。

      “引领抗战方向,输送抗战干部,自制并输送装备弹药”王邦照说,从1940年年初到年底,美合革命根据地坚持了将近一年,时间虽然不长,却不失为琼崖共产党人创建山区根据地的一次有益尝试。美合,在危难之中发出了抗争的强音。

      从此,周边黎族苗族同胞以及当地客家人心中,扬起一面鲜艳的党旗。这面党旗后来插在五指山的峰顶上,指引另一个中心革命根据地形成。

      那座山保存了琼崖革命火种

      每一个琼崖革命的关键时刻,总有澄迈的身影。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位于澄迈西南的六芹山,在这份荣耀的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3年至1950年间,冯白驹领导的中共琼崖特委机关三进三出六芹山,为琼崖革命斗争的胜利保存了火种,争取了时机。

      琼崖特委是琼崖革命的“首脑”机关,一旦被敌人围困,必将损失惨重,因此驻地的选择极为重要。1940年12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美合事变”。为了保证安全,琼崖特委决定将领导机关移回东线琼文根据地。在琼文根据地,琼崖特委多次领导军民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1943年,由于困难重重,琼崖特委撤销了原来向琼东南转移的决定,改向琼西六芹山转移。

      为何六芹山能成为特委机关落脚点呢?澄迈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孙中积分析说:“六芹山抗日根据地方圆200平方公里,中心腹地面积30余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太大、山也不高,但是连接五指山区,南渡江从山下流过,丘陵起伏、沟坎纵横,丛林密布,与敌人周旋极为有利。”在1943年到1945年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正是六芹山,为琼崖特委机关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1946年2月14日,琼崖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四十六军悍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出动5个团的兵力,分四路向白沙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在国民党军队进攻白沙解放区之前,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司令部已估计到其围攻白沙解放区的战略部署。为此,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领导机关和挺进支队决定撤出白沙根据地,再次进入六芹山,建立外线根据地,牵制敌人,使其顾此失彼。

      二进六芹山后,国民党军队采取“填空格”式的“扫荡”方式,企图一举围歼琼崖特委机关及挺进支队。在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特委的指挥下,1946年3月8日,挺进支队副支队长张世英利用有利地形,在国民党军进入六芹山必经的仁洞坑进行埋伏,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预料到仁洞坑战斗后将会吸引更多敌人到六芹山来,琼崖特委使出了“牵牛鼻子”战术,即琼崖特委机关和主力部队渡过南渡江到五指山区,只留下一个中队坚持在六芹山斗争,制造特委机关还在六芹山的假象,牵着敌人在六芹山转,为部队在外线作战创造条件。

      1950年,琼崖特委三进六芹山。此时,琼崖革命形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次不再是为了躲避敌人,而是为了便于指挥琼崖军民配合解放军渡海作战。据相关党史资料记载,1950年4月初,琼崖特委机关从五指山毛阳转移到六芹山,住了十几天后,于4月21日下午下山向金江进发,22日到达金江,23日跟随渡江部队进入海口。“当年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入北京执掌全国政权,毛泽东喻为‘进京赶考’,琼崖特委这一次进出六芹山,也是‘赶考’。”孙中积说,中共琼崖特委机关正是从六芹山出发,跟随渡海大军进入海口,开始主政琼崖。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