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无法插秧 水田改种玉米

02.07.2015  00:59

海南网台消息(直播海南):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我省不少地方的旱情再次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比如我们之前一直在关注的琼海,这几天,琼海的气象干旱等级已经由轻旱发展为中旱,那么,琼海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大家又做了哪些抗旱准备,一起来看一下。

虽然头顶烈日,但琼海市阳江镇玉良村的村民们都在田间紧张的耕作着,锄草、挖穴、播种,每一项都井井有序。

村民郑欣芬介绍,她们所在的玉良村属于丘陵地区,无法建设水利渠从水库引水,整个村子几乎都是靠天吃饭。村里原有70多亩的水田,但由于遭遇干旱,水田早已变成了旱田。大家原指望台风“鲸鱼”带来的降雨能缓解一下村里的旱情,但没想到,台风过境期间给村里带来的降雨量还不足40毫米,龟裂的土地都没有合上缺口,原本准备好的秧苗,只能任其在田边自生自灭。

龟裂的土地,大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减少村民的损失,当地政府也号召大家把靠天吃饭的水田改成旱地,发展高效旱作作物。而大家也将目光锁定在了玉米上。

虽然改变不了天气,但大家相信人定胜天。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挽回损失,度过难关。干裂的土地上,也会生长出绿色的抗旱植物,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

琼海市阳江镇  镇委副书记王春平介绍,除了进行改种外,下一步他们也会在各个村内开挖蓄水山塘,关注云层动向,时刻准备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其实除了农田缺水,琼海市阳江镇有2000多名村民的饮水也出现了短缺的情况,随着旱情的加重,村民的生活饮水困难该如何解决,一起来看一下。

在几天前,这样的一幕绝不会出现在琼海市阳江镇溪头村村民符品泽的家中。那时候在家中洗碗,只能用一点水把油渍冲掉就行了,根本没有多余的水去把碗洗干净。

符品泽介绍,那时候村里的水井几乎干涸,一家人煮饭、饮水、洗衣都只能靠自来水管每天定时定量供应。每天都会准备几个大桶,将水接的满满的,洗澡都是能省则省。虽然如此,从水龙头流出的水流还是越来越小,接近断流。就在全村100多人发愁以后的日子怎么办时,政府的引水工程,解决了大家的问题。

符品泽说,当时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发现村内用水存在困难,立即拉来了上百根塑料管道,从2公里外的龙阳河为村内引水,全村人也都放下手头的割胶工作,全力铺设管道。

在全村人的努力下,引水管道不到3天就铺设完毕了,全村人也终于可以正常的使用自来水做饭、洗澡,大家都乐的合不拢嘴。

而除了溪头村,阳江镇的18个村民小组,共2000多名村民的吃水问题,政府通过引水工程,都已经基本解决。

相比于昌江、琼海等地,今年定安县的情况无疑好了许多,全县并无明显旱情。不过,吸取了其他各干旱市县的经验教训,定安县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一起来看一下。

记者从定安县三防办了解到,目前定安全县并未出现明显旱情。今年的1月到6月,定安县的平均降雨量为407.68毫米,全县水库的容量在安全容量之上,可以满足农用灌溉用水。虽然如此,但定安县的一些地方,还是出现了用水紧缺的问题。

梁集民介绍,定安县的用水紧缺问题主要是由于过去管道铺设不到位,和供水量不足引起的。目前定安县已经开始开展管网改造工程,确保自来水能通到家家户户。而除了管网改造,定安县目前也正在扩建自来水厂,从南渡江定安段引水,缓解城区及附近乡镇的用水紧缺问题。

王启汉表示,目前定安县自来水公司的日产量在两万吨左右,由于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供水需求增大,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城市需求。在用水高峰期会出现水压不足,缺水断水等现象,严重影响居民们的生活。为此,政府也投资了2.4亿元,对原有的自来水厂进行扩建,保障居民的用水需求。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定安县县城的自来水需求量为2.6万吨每天,等到工程竣工后,水厂生产规模远远高于县城的需求,完全有余力向周边乡镇提供自来水。目前,由城区向周边乡镇的管网辐射工程也在有序的进行中。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于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