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民族文化遗产论坛暨海峡两岸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换与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办

26.09.2018  16:51

9月22日,第五届中国民族文化遗产论坛暨海峡两岸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换与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办。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周明甫、中国社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我校党委书记王长仁等海峡两岸3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主持。

王长仁书记代表我校,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诚挚祝贺,并对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民族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两岸学者齐聚我校,在多个方面开展交流研讨,对促进我校学科的发展和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校建校60多年来,一直扎根民族地区,在民族方面的研究有着较好的积淀,特别是黎族文化研究,希望本次论坛结束后,能够请与会专家对我校民族学学科建设进行论证。

周明甫副主任表示,学科研究面临着转型的机会,应该借这个机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民族研究”这个题目提出来,从而对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范式有所推进。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民族研究有三个方面可以切入,即中华民族的差异性、交融性和文化的同质性。应该转换研究方式,仅仅从关注各民族文化差异性去回答中华文明为什么延绵了五千年是不够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三大历史任务包括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世界共同进步繁荣,提示我们民族历史的研究应该进入到世界历史研究阶段,回答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问题。

张继焦教授表示,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要改变部分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观点,学会分析、中西结合、更加开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在民族学研究缺少大师的领域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推动学科理论创新,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从多元一体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用理论创新推动学科研究。

论坛上举行了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重点项目出版揭布仪式,就两岸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换与发展召开了主题报告会,同时分两岸传统工艺技术文化创新性转换与发展研究、两岸民俗非遗创新性转换与发展研究、两岸民族文学艺术非遗创新性转换与发展研究四个专场进行了讨论交流。

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超、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荣、研究会民遗委主任刘芝凤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台湾中正大学、高雄科技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40多位专家。

(摄影 张扬 辛晓霞 虞畅洲 责任编辑 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