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着残疾人——访保亭县残联理事长王世关

25.05.2014  01:47

(本报记者  陈元  陈琳) “做好残疾人工作,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认真倾听残疾人的呼声,解决好残疾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把关系到残疾人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落到实处。”这不是一段空话,是王世关一直以来的工作宗旨。

2009年8月,王世关被推举为保亭县残联理事长。在他到任之前的保亭残联办公条件较差,连个文件柜都没有,各类文件只能掺杂着堆放在办公桌下的地面上。同时还面临办公经费不足,外债较多等问题。后来在王世关积极协调下,保亭残联办公条件得到较好改善。政府在残疾人工作经费方面也加大投入力度。

在王世关到任前,保亭县的重度残疾人没有补贴,直到2010年王世关通过沟通协调,重度残疾人才得到生活补贴,但补贴标准较低,每人每月才100元。为了增加重度残疾补贴,王世关不辞辛苦为残疾人鼓与呼。在他的努力下,现在一级残疾人已提高到每人每月补贴300元。在危房改造方面县里原来并无补助,王世关到任后争取到的补助逐年增加。目前,县里补助每户4万元。现在保亭县残疾人证的办证率为全省各市县最高,县里共有6千多名残疾人,已办证的人数有3549人,办证率达到了54%。在王世关的努力推动下,专职委员走进家家户户,详细了解每个残疾人的情况,确保办证信息无误。

“残疾人就业工作太难开展,他们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有些轻度肢残人总是不愿意工作,总想着只领工资不干活,总想着依赖政府、社会、家人过日子,这种想法必须改变。”王世关说。保亭县有一户残疾人家庭,家中有5口人。除了父母健全之外,3个孩子都是盲人。王世关亲自到他们家里劝说家长,由政府出钱,让孩子们去学习盲人按摩或者其他一门手艺。毕竟父母年事已高,照顾得了孩子一时也不可能照顾一世。希望孩子们学会自力更生,更重要的是学会融入社会,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人生是美丽的。这是王世关觉得最重要的,也是他持之以恒劝说他们父母的动力。本来认为孩子们走出去会被人嘲笑,还不如呆在家里与父母作伴,但在王世关不遗余力的劝说下终于同意让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社会。

采访最后,王世关表示,理事长这个位置谁来都该履行职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是绝对不能有的。在残联将近5年的工作中,自己不仅得到锻炼,个人能力得到提高,也陶冶了情操,学习了很多残疾人工作方面的业务知识;学会了协调,学会了理解,以后会继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残疾人工作的实践中去,更好的为广大残疾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