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首善之城凝聚正能量 美舍河:立体治理 修复攻坚

30.03.2017  09:53
  对于美舍河,每一个海口人,对它都保留着一份美好的记忆:潺潺流水、鸟飞鱼跃……

  对于美舍河,每一个海口人,对它都持有着一份同样的期待:留住乡愁、再现桃园……

  为呼应市民的心声,还清水于民,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了恢复海口的绿水青山,扎扎实实做足城市的“里子”,把海口建成全国最好最美的城市之一,我市决定对美舍河进行生态修复,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城市设计、城市治理和城市更新,力求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打造美舍河地面、水面和水下立体生态治理体系。由此,海口展开了一场美舍河生态修复中的城市治理攻坚战,决心把美舍河治理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

  市民期盼:让美舍河留得住乡愁

  人类喜欢依水而居,海口人的祖辈也不例外,他们选择美舍河,临水而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美舍河依然是市民喜爱的居住区。如今美舍河两岸大多是居民区,以及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小时候我们都在这里玩水、游泳、摸鱼、摘莲花。”市民李丽菊清晰记得童年时在美舍河玩耍的美好时光。美舍河全长23.8公里,纵贯海口南北。曾经的绿水清波,载着许多海口人的乡愁。随着时光流逝,之前干净清澈的河流发生了变化:上游农业、养殖业的面源污染,中下游的污水直排入河,加上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治理措施,造成河底泥沉积、河流混浊、鱼少鸟不来。末端截污、硬化河道、清除淤泥,多年来,经过多次治理,美舍河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市民殷切期盼,美舍河能够恢复往日的清澈。“过去治理水的方式是人工化的,‘三面光’的河道,用大量的水泥、钢筋,投入成本很高。但把自然自我的净化能力、自我的弹性、水的适应能力破坏了,花的钱很多又不可持续。”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认为,美舍河必须进行系统治理。

  以人民为中心,市民的期盼就是党委和政府的行动方向。市委市政府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将美舍河修复和城市设计融为一体;立志将美舍河打造成带状湿地公园,实现水清、岸绿、白鹭飞,真正把美舍河这条母亲河建设成为海口最大的一个亮点,做到还景于民、还水于民、还绿于民。

  立体治理:让美舍河看得见清流

  一条河流的治理,说到底是一座城市如何管理?如何治理美舍河,市委市政府给出明确答案:既然是治理生态,也要用生态治理的理念,回归于生态,不会因工业治理造成二次污染。

  立体生态治理体系是美舍河生态治理的办法,即坡地湿地公园、水面种树、水下种植水草。

  3月18日,在工人的辛勤付出下,美舍河凤翔公园湿地梯田已成型,这是海南首个人工梯田湿地,被看作是美舍河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凤翔公园湿地梯田建成后每天可净化处理污水5000吨,水质将达到四类标准,从根本上解决美舍河污染问题。

  在美舍河凤翔公园段,还将建造约50多个人工树岛,果园里的种植树木以海南本土果树为主;在美舍河长堤路上游500米生态修复示范段,两岸种植红树林等。在水面与地面交接处种植树木;为搭建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生态治理体系,我市还在水地种植水草。

  地面湿地、水面种树、水下种水草,这一三维生态治理体系,恢复了美舍河原生态净化水的系统的同时,还打造了自然的绿色景观,同时还成了我市城市更新的领头羊和河流治理工程可复制、可学习、可借鉴的典范。

  海绵化改造:让市民看得到改变

  3月14日上午,美舍河治理PPP项目桑德公司安德园段项目经理王艳斌在自动化操作仪器上摁下开始键,安德园大拍门一体化泵站开始试运行,至此美舍河最大排污口安德园结束直排历史。

  借鉴三亚河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实施控源截污,减少外源污染,进行内源整治,是美舍河治理的重要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美舍河凤翔桥至长堤路段27个大的旱季排污口中,26个已于此前完成了总长8.8公里的截污管道铺设。安得园小区的这处排污口的完工,标志着美舍河的海绵化改造有了初步成效。

  经过艰苦努力,如今的美舍河正焕发出新的姿态。美舍河畔的居民,欣喜地见证着美舍河的改变,感受着市委市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

社会文明大行动,“女神们”在行动
  根据市妇联《关于组织开展“妇女姐妹齐参与,环境保护局
邓小刚:将制定最严地方标准管理汽车尾气排放
   “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