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垃圾治理红黑榜:榜头村垃圾遍地南海村移走垃圾山

04.06.2014  11:58

      【原标题】文昌市昌洒镇榜头村,一边是花红蕉绿,一边却垃圾遍地

      这样的“五彩缤纷”,刺人眼!

      黑榜

      5月27日,文昌市昌洒镇榜头村一处通往农田的小路上堆满了垃圾。本报记者王凯摄

      “村子的确美不胜收,村民又好客,带着我们去采摘野荔枝,本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却不想被这一堆堆垃圾搅坏了心情。”来自内地的游客王先生到文昌市昌洒镇榜头村游玩,本想赏美景,没想到被垃圾坏了兴致。

      在榜头村路旁,一人高的香蕉树翠绿挺拔,硕大的花骨朵含苞待放。谁想到,树下竟也是一片“五彩缤纷”——入目之处,一堆垃圾散发着恶臭,红色蓝色的塑料袋、绿色黄色的饮料瓶,与种种厨房垃圾堆在一起,与之前看到的美景是那么的不和谐。

      王先生告诉记者,在去采摘荔枝的路上,时常看见村民把成袋成袋的垃圾随手丢弃在路旁,看样子是早已养成了习惯。

      沿着榜头村的环村大道走出去几公里,记者没有发现一个垃圾桶,生活垃圾就这么散落在树林间,沙地里还满是破碎的瓶瓶罐罐。

      “这样的习惯、现状不改,村子里的环境怕是用不了多久就彻底被破坏了!”王先生的话里,有几分痛心。记者在一处低洼地看到,各种垃圾遍地都是,而就在几步路之外,竟堆放着村民刚刚收获的南瓜。村道旁,两头黄牛正在散落的垃圾旁啃食着青草。蔬菜与垃圾堆放一处,动物与垃圾“共享”青草。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昌洒镇曾是文昌地区的贫困镇之一,生活水平不高,平时产生的生活垃圾无非一些厨余垃圾、农业垃圾,随手丢在路旁,堆积起来焚烧,还能做成高效的农家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种类多了、数量多了,村民们丢垃圾的习惯却没变。在昌洒镇昌烈村,刚刚收获的花生秆堆放在田里集中焚烧。村民告诉记者,不管是稻秆还是其它垃圾,都同样集中在空地里焚烧,那时候弥漫在空气中的黑烟和刺鼻气味,往往让人难以忍受。

      相反,在昌洒镇上,街边随处可见绿色的垃圾桶,鲜有散落在外的垃圾,镇区与乡村的差别,显而易见。

      有村民担心:随着月亮湾的开发逐步成型,到时会有更多的游客来此旅游,若让游客满眼垃圾“五彩缤纷”,岂不是自砸招牌?本报记者刘笑非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