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琼海 全国典范(3):根植本土文化 打造特色小镇

27.08.2015  23:49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继续来看琼海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美哉琼海  全国典范》系列报道。琼海把全市12个小镇,作为连结城乡的支点和平台,挖掘各镇的资源禀赋,打造传承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小镇,成效初显。今年7月,琼海市博鳌镇、潭门镇和中原镇三个小镇同时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形成“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

同期声:记者  荣佳

(说到琼海,博鳌是一个绕不开的词儿,现在在博鳌小镇,这里不仅有闻名中外的博鳌亚洲论坛,乡村也正在一天天悄然发生着变化。)

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辐射带动,近些年,博鳌乡村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设施,让游客们有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同期声:琼海市博鳌镇美雅村“花梨人家”农家乐老板  莫泽海

(这边靠近亚洲论坛的会址,每年的游客很多,客人多,就是旅游市场很好的条件。)       

服务基层、做了几十年村干部的莫泽海,退休后和十多位村民集资近100万元,依照市里提出的“不砍树、不拆房、不占地”原则,把南强村五间相邻的老宅串联起来,设计建设了“花梨人家”农家乐,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同期声:游客

(环境比较优雅,价格也比较实惠。)

同期声:游客

(我在这个地方当兵当了十年,所以说海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想把海南优美的风光,这个乡村旅游,向我的亲戚朋友们推荐。)

在这里吃饭,能吃农家饭、喝本土咖啡、住乡村民宿,绿意浓浓又颇有乡土风情。因地制宜、挖掘根植于本土的文化特色,正是琼海在全市范围内打造特色小镇的要义所在。

同期声:记者  荣佳

(在琼海,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色彩缤纷、独具南洋风情的小楼,你就知道,中原镇到了。街边的这些商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种下的小小雨树苗,到现在也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几十年来,正是因为这些商铺和大树,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才有了现在独具风情的中原镇。)

中原镇地处琼海东南部,小镇常住人口不到3万,从这里走出去的华侨和港澳同胞则超过6万,南洋文化便根植于中原的沃土之中。中原采用最具南洋格调的亮色,统一装饰沿街的居民骑楼,小镇的主街道成为一条集观光、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南洋风情街。

同期声:福建游客  周道娟

(不知道自己是在城市里面还是乡镇里面,确实很不错。)

改造中,中原镇新增商铺100多家,解决了2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店铺租金也从之前的每月500至80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元左右,增长了四五倍,让沿街居民直接受益。

同期声:琼海市中原镇副镇长  林诗章

(方便了我们群众的生产跟生活,还有促进了我们镇区的经营,商业的繁荣,也是带动了旅游,拉动消费。)

中原镇主干道两边亭亭如盖的藤萝雨树,也是这里华侨文化的缩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雨树由当地华侨从南洋引入,距今三十多年,已长得树冠巨大、满如罩钟,成为中原镇独特的景观。

同期声:琼海市中原镇居民  庞春勇

[我是1980来,第二年1981年种的,(当时)一米左右,每天早上,打扫完卫生工作以后,拿一桶水来浇就可以了。]

同期声:琼海市中原镇居民  龙丁雄

(每一个店都种、养、施肥、浇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中原镇打造特色小镇,不仅不砍树,还新种植藤萝雨树260多株,进一步强化当地景观特色。

琼海潭门镇,则挖掘当地千百年来深耕南海的渔业文化,打造潭门南海小镇。

八月初,在潭门举办的第六届南海传统文化节,为这个千年古镇,来带了首日破8万人次的游客量,拉动消费一千多万元。

同期声:黑龙江游客  盛成伟

(千年渔港的氛围特别浓厚,看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看到他们在捕鱼之前的准备,都逛了就感觉这个氛围特别好。)

改造后的潭门大街也令人耳目一新,老渔船、船桨、渔网等渔民们的日常生产工具,被作为装饰品,装点着整个镇区,特色风情浓郁。

同期声:琼海市潭门镇副镇长  洪贤瑞

(投入了7000多万元  对我们富港街、嘉潭街等三公里的主街道及配套,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

现在,潭门日均游客已超过2000人次。镇上旅游工艺商品纯收入由原来每月不足5千元,增加到每月10万元,配套的餐饮店也新增20多家。

放眼来看,琼海依托12个小镇,打造“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构想已初见成效,各地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成为提炼地方特色的根脉和源泉,正因为如此,小镇的特色和风情,才倍显吸引力和勃勃生机。

同期声:琼海市委书记  符宣朝

(看到的这个特色,看到的这个景观,只是面上的,我们市里面,每一个镇投入的70%,主要投在地下,就是在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我们是在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一件事,基础打好了,每一个镇发展的潜力,就越来越大。) 

 

(视频编辑:王昌运      文字编辑:张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