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菜市”为何不敌马路集市

19.02.2016  12:07

  在兰州城关区静安门,一处消防通道被“神秘上锁”,马路两旁横七竖八地挤满了水果摊、蔬菜摊和杂货摊,只留下勉强可供行人擦肩通过的逼仄空间。与这个“繁忙”的马路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邻的静安门标准化肉菜市场却门可罗雀。这正凸显出当地标准化菜市场创建6年来的尴尬——由于频繁遭遇马路市场的围攻,近50家标准化市场正陷入经营危机。     (2月18日《工人日报》)

  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是商务部牵头推动的一项民生工程,在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试点城市,每个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都有财政的补贴性投资。然而在兰州等试点城市,一边是马路菜市场拥挤繁忙、生意红火,一边是标准化菜市场门可罗雀、空置严重,如此“冰火两重天”,使得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的初衷——食品安全、环境整洁、标识统一,不仅没有实现,反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标准菜市为何不敌马路菜市?是标准化菜市场不够“标准”,与普通菜市场无异,不能吸引菜贩和顾客吗?显然不是。从报道可知,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要求很高,不仅对设施、装潢有要求,甚至经营菜类都有要求,如水产品要有去内脏、去鳞的“二去”服务,活禽经营区与其他经营区间隔不得小于5米等。可见,标准化菜市场绝对“高大上”。

  正因标准化菜市场够“标准”、够“高大上”,其管理成本也就“水涨船高”,菜贩需承担的租金,就比普通菜市场和马路菜市场高得多。有报道称,在兰州大砂坪菜市场租用一个经营面积10平方米的档位,每月缴纳的租金在1500元左右,菜贩每年大约要缴纳一万八千元租金,再加上物业管理费、水电等费用,往往使商贩不堪重负。而马路菜市场的摊位租金一月不过几十上百元,自然更能吸引商贩入驻。

  因为经营成本低,马路菜市场的菜价更便宜,因此顾客不断,销售较快,菜贩进菜的频率也较高,新鲜程度也就有保障。而在标准化菜市场,商贩往往把昂贵租金等成本,通过提高菜价转嫁给消费者,市场管理方也可能因为人气不旺买卖淡,向商家或顾客转嫁成本,导致恶性循环,又如何竞争得过马路市场?

  要破解马路菜市抢标准菜市的“饭碗”难题,首先要明确标准化菜市场的公益性定位,降低商贩的经营成本,引导商贩降低菜价,同时扶持市场管理方,以保证其凸显公益性质。

  总之,菜市场是“菜篮子”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综合发展和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重要标志。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起来了,政府投入也要及时跟上。当标准化菜市场也具有便利性和廉价性,谁还会拥戴马路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