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加强环境保护的五个机制
05.08.2014 13:23
本文来源: 环境保护局
建立多元化的城乡环保投入机制。资金投入是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完善资金投入保障。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预算,并根据物价水平及生态建设与运营成本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加大财政资金对城乡环保的投入,统筹安排水利、农业、扶贫等用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二是建立重大工程项目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严格执行矿山生态治理恢复备用金制度,增强矿山企业等行业对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紧迫性和主动性。三是多渠道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引入市场机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用于生态建设,坚持“谁破坏谁付费、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政策调动全社会投入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破除环境保护瓶颈、推进生态建设的有效举措。一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根据各领域、不同类型地区的特点,完善测算方法,分别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并逐步加大补偿力度。充分应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二是搭建协商平台,完善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通过自愿协商建立横向补偿关系,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三是积极运用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生态产品服务标志等补偿方式,探索市场化补偿模式。
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机制。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技队伍的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针对生态环境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如污水垃圾处理、生态系统重建、珍稀物种的保护、灾害预防监测等,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相关的先进技术。以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为基础,建成一批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基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采取“公司+基地+科技”等形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一是建立系统完整规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测算资源环境承载力。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完善环境监测预警制度,从源头上遏止生态环境恶化。二是完善工程环保验收制度、监测和通告制度等监测预警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环境监测和预警网络,实现环境监测预警全覆盖。
健全高效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形成网格化、精细化监管体系,能有效解决监管责任不到位、健全区域不全面的问题。一是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备环境监察设施、设备,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环境监测员业务素质和预警、执法能力。二是建立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引入信息化手段,提升环境执法监督管理效能。建立环境执法监管联动协作体系,环保部门与公、检、法共同建立环境违法行为综合惩处机制,对污染行为实行行政、民事、刑事一并追责,让环境处罚的法律法规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
本文来源: 环境保护局
05.08.2014 13:23
社会文明大行动,“女神们”在行动
根据市妇联《关于组织开展“妇女姐妹齐参与,环境保护局
市生态环保局佟吉强局长带队调研和指导安仁、福安两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脱贫攻坚和环境保护局
邓小刚:将制定最严地方标准管理汽车尾气排放
“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