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优雅地走进历史 有着稀世的份量

31.05.2016  21:13

  中新网5月27日电 5月25日,杨绛先生离世,美国《侨报》26日发表时评《那个最值得尊敬的人走了》称,人们爱戴她,缅怀她,舍不得她,早已不仅因为她是钱钟书的妻子,更因为她有着罕有的孤独与稀世的份量。今天人们尊敬杨绛,是尊崇百年历史中,时代映射在她身上的,那些善良的人都会心之向往的东西。我们提起她时,内心能感到安宁与美好。

  文章摘编如下:

  尽管此前已几经传闻,当5月25日,杨绛离世的消息被确认后,还是让人猝不及防,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百岁老人的敬重与不舍。

  按中国传统说法,105岁算是享得“上寿”,但杨绛离去还是让人感伤。她早已是一个符号,她走了,人们内心的某一处寄托也仿佛被抽离。

  她出生名门世家;她是著名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是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的作家;她是钱钟书眼中“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晚年的她,更是一位孑然与喧嚣之外的市中大隐。人们爱戴她,缅怀她,舍不得她,早已不仅因为她是钱钟书的妻子,更因为她有着罕有的孤独与稀世的份量。

  105岁的杨绛,与辛亥革命同龄,经历过最动荡的时代。而她在世间诸般变化中,以滴水穿石的力量,交出雍容丰满却又淡定从容的人生答卷。

  她是有才情的。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活跃舞台60多年;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 岁出版250 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她是有智慧的。她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字字都是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她是极透彻的。90岁时,她以全家三人名义捐赠了高达800多万元的稿费,自己却住着没有装修的房子;她生前提出“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不受奠仪”的要求。

  所以,今天人们尊敬杨绛,是尊崇百年历史中,时代映射在她身上的,那些善良的人都会心之向往的东西。我们提起她时,内心能感到安宁与美好。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钱钟书去世后的第18年,杨绛也优雅地走进历史,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所有不舍杨绛的人,都希望她经历百年涤荡存留的时代气质能传递下去,希望她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能永存。

  她曾说:“我们仨失散了……”但离别的人总会再相逢。

  先生,走好。(钟海之)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