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农家书屋+村邮站+wifi 服务一站到底

10.02.2015  12:35

      【原标题】定安:农家书屋+村邮站+wifi

      便民服务“一站到底”

      村邮站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村民,这些村邮站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加扩展服务,代办快递业务和保险业务,代缴水费、电话费、电费,代售汽车票、火车票,还可以开展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分销配送等功能,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本报记者苏晓杰通讯员何贤顺摄

      ■本报记者赵优

      “在家门口就能缴电费了,比以前方便多了!”今天上午,在定安县定城镇山椒社区文化村邮服务站,正在缴费的村民梁振彬感叹着,在村邮站建成前,缴电费要乘车到镇上办理,不但耽搁半天时间,有时候还要排队,现在,每个月的电费以及家人的手机话费,出了家门口就能办理,节省不少时间。

      如今,定安全县10个乡镇建设村邮站108个,实现“村村建站,户户通邮”,使行政村村邮站覆盖率达100%,标志着村民可以享受“家门口,零距离,不出村”的快捷邮政业务。而定安县创新模式,抓住村邮站建设契机,提出“农家书屋+村邮站”共建模式,以现有的108间农家书屋为依托和基础,按照村邮站标准升级改造,形成文化村邮服务站,解决“投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文化服务、邮政服务、便民服务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村民,也聚起了人气。

      记者在现场看到,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山椒社区文化大院宽敞整洁,一幢集农家书屋、村邮站、文体娱乐馆、电脑室等综合设施于一体的一层小楼坐落于大院中间,院落的两侧是篮球场和各式健身器材,可谓一应俱全。在文化村邮服务站,6岁的梁娟正抱着《海的女儿》认真阅读。“孩子上学前放学后能在这看书,我省心,更放心。”梁娟66岁的奶奶吴程告诉记者。梁娟的父母在海口打工,平时很少回来,像梁娟一样的留守儿童,村里还有不少,有丰富图书的文化村邮服务站就成了他们的好去处,通过电脑前的摄像头,孩子们还能与打工在外的父母视频聊天。

      据管理员朱美波介绍,目前,文化村邮服务站除基本的信件、报刊、包裹投递业务外,还可以代收水、电、通信费用以及网上代购,而代买汽车票、飞机票、资金账户转移和小额助农取款等便民服务功能,很受村民欢迎。文化村邮站里的两台电脑是定安县文体部门整合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为各个文化村邮服务站配备的,有了它,还能将农村特色农副产品通过邮政网络和电子商务等媒介向省内外进行营销推荐,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通过“邮乐网”,村民们还可以借助文化村邮服务站提供的受理订单、配货、寄递、收款一条龙服务,将天然特色的农产品销往岛外。去年端午节,村民老赵第一次登录网上商场,把自家粽子的信息输入电脑,将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粽子卖出了海南岛。

      在文化村邮站的基础上,定安县更进一步,为全县108个文化村邮服务站覆盖无线网络。有了wifi,这里又成了大家的休闲驿站,村民们正享受着功能越来越齐全公共服务。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